边境风云

剧情片大陆2012

主演:孙红雷,王珞丹,张默,杨坤,倪大红,陈曦,高叶

导演:程耳

 剧照

边境风云 剧照 NO.1边境风云 剧照 NO.2边境风云 剧照 NO.3边境风云 剧照 NO.4边境风云 剧照 NO.5边境风云 剧照 NO.6边境风云 剧照 NO.13边境风云 剧照 NO.14边境风云 剧照 NO.15边境风云 剧照 NO.16边境风云 剧照 NO.17边境风云 剧照 NO.18边境风云 剧照 NO.19边境风云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2 15:04

详细剧情

中缅边境云南小镇,叛逆女学生(高叶 饰)无意中因为家中的狗狗异常暴动,而关注起了新搬来的陌生男子(杨坤 饰),陌生男子其实是一名职业杀手,女学生险些陷入危险,好在身为缉毒警察的哥哥(张默 饰)及时出现制止了杀手。缉毒警逮捕了杀手,无意中查到了一条重大的毒品犯罪线索,继而引出了大毒枭(孙红雷 饰),还引出了十几年前的一宗疑案——牙医(倪大红 饰)无端卷入了毒贩争斗,混乱中幼女被年轻毒贩抓走。如今,因为内部斗争失败的毒贩带着成年的失踪幼女(王珞丹 饰)回到云南小镇进行人生中最后一次毒品交易。警察、毒贩、杀手、牙医父女被命运交织在一起,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长篇影评

 1 ) 不试一下,怎么知道行不行。

其实《边境风云》这部电影,从编剧导演到演员阵容都没有一个能吸引我的进电影院的理由,第一次知道这个电影,还是某天坐公交时,站台广告上一闪而过的海报,黑白风格,孙红雷表情冷峻,杨坤露着健硕的肌肉,大概就是一般的缉毒警匪片吧。
也许是对其关注度不够,所以当宁浩的名字出现在银幕上时,我还着实激动了一把,顿时提高了不少期待值。说实话,“边境风云”这四个字没有给电影造成任何加分的效果,太过平淡,跟电视剧似的,而且主角除了孙红雷有那么点点信任度之外,其他的都要抱着疑问的心态,所以等这部电影完全呈现在我面前时,不得不说,还是挺好看的。
孙红雷在片中的表演让我想到了当年的《像雾像雨又像风》里的阿莱,尤其是最后一段,他外表轻松的走向王珞丹和倪大红,然后死在枪口下,像极了当年在码头走向李小冉,可是再也支撑不住,终于倒下了的样子,二者都是笑着的,都应该算是含笑九泉吧,当年为李小冉报了仇,如今为王珞丹安排了后半生的生活。其实这电影里,孙红雷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他有着毒枭的冷静机智隐忍淡定,也有着作为丈夫作为女婿的本分,他称呼倪大红为“爸爸”,当倪大红端菜出来,本来坐着的他站起来弓着腰接了一下,这样祥和平静的场面,谁能想象得到,背后是怎样的暗涌?作为王珞丹来说,不管孙红雷对外是多么心狠手辣的毒枭,对内他就是一个成熟温和的爱人,能照顾好自己,愿意为自己煎鸡蛋、为小孩子修学校的依靠。可惜他们还有一重身份,那就是绑匪和人质,孙红雷的“职业”就注定了他们不可能平静的生活下去。
既然事情一定要有个了结,那么就不如让我去死好了,为你们求个平安,求个息事宁人。
片尾回放了孙红雷吃饭的那一段,联想到前面还有一段张默和倪大红只有口型没有声音的交流,剧情基本八九不离十了,孙红雷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但是还是选择再干一票,为王珞丹和倪大红留下以后的生活费用,也坐实了自己的亡命之旅,画一个不太圆满的句号。
大叔养成系,在国内的电影里算是一个很大胆的尝试,影片中没有过多的表达两个人是如何在生活中摩擦碰撞出斯德哥尔摩情怀,也没有具体展现他们从绑匪和人质变成夫妻的过程中,经历了怎么样的挣扎和蜕变(这是一个蛮好的点不是吗?),只是镜头一闪,当年的小女孩变成了黑帮大哥的压寨夫人,并愿意与其患难与共,同生共死,风格着实诡异。这一段个人还是很希望导演能加一些细腻的东西进去(难道是因为我心目中不死的大叔梦?哦漏……),毕竟一直那么端着也不是个事儿,只给了一个开头和结尾,作为观众的我,还是有些吃不消。之前导演在表现孙红雷内心挣扎的时候,镜头只是给出小女孩紧绷着的一张脸,很遗憾,那张脸上什么都没有,我居然没有看出任何属于孩童的本真状态,只是就那么绷着,大概是导演说戏的时候跟小孩子说你不要讲话不要乱动还有眼睛不要乱看就好了……当然这不是那个孩子的错,我们不能强迫诱导一个孩子在演技方面有什么惊为天人的东西,毕竟不是人人都是娜塔莉波特曼,可是演出金赛纶的水平也不过分吧?很奇怪这个小孩子被带走以后,不哭不闹不找爸爸,要知道爸爸给人看牙耽搁一会儿她就要拍门催促了,现在被人绑架,居然表现的那么平静……从头到尾一点反抗挣扎的意思都没有……吓傻了?好吧好吧……反正长大了以后是王珞丹这个款式的,随意随意。
王珞丹的演技已经不能用平庸来形容了,这姑娘当初抓住一个米莱的角色,火了一把,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火起来的其实是米莱本身,这个角色的设定赋予了王珞丹很大的优势,并不是王珞丹本人赋予了这个角色多大的魅力,当然王珞丹演米莱是演的挺好,一股子愣劲儿的北京丫头,热情而执着,嘴皮子利索,大段大段的词儿往外拽,外是刀子嘴,内里则是豆腐心。可是抛开米莱这个角色呢?钱小样算是一个不过不失的延续,没有突破,但是不至于让人大跌眼镜,但是随后的杜拉拉、静秋、莫小闵……充分证实了这个丫头只能走在米莱的路子上,而《搜索》是群戏,王珞丹不至于被单拎出来挑大梁。
当王珞丹的脸被放大在银幕上的时候,一点细微的变化都会暴露在观众眼前,她苍白无力的演技真是让人捉急。台词功力差就算了,大不了用配音,比如《大武生》里黄磊徐峥季冠霖的配音,着实加分不少,可是当一个演员眼神里没有戏的时候,就是天王老子都拯救不了她了。当孙红雷跪求放王珞丹一条生路的时候,自己已经被踢打的伤痕累累,还在苦苦挣扎,那边厢王珞丹你给个心痛的表情好不好?你不要傻兮兮的目光空洞还憋着劲儿想做出决绝的样子行不行?她真是一个奇怪的演员,要干净纯粹的范儿也没有,要干练果敢的范儿也没有,看着那张平淡无奇的脸,做作矫情的演技,真是……欲哭无泪。
如果杨三十二郎没有去唱歌,而是一开始就做一个演员,会不会更有作为?其实这部戏给杨坤发挥的空间不是很大,戏份有限,而且内心戏的部分也不多,但是他有一种气场,演绎这种冷面杀手恰到好处的气场,透着浓厚的江湖气息,看着都后怕,片中第一次杀人之后淡定的擦着手装作修车人,如果不是事先被剧透他是个杀手,我可能真的就认为他就是一个生活落魄却手艺精湛的修车师傅了,就和那些国道边随处可见的修车师傅一样,凭本事吃饭,靠手艺挣钱。第二次是对付一条嗅出了毒品的狗,且不说被翘过的门是不是还能完好无损的被钥匙打开,就说他那种动作缓慢却杀气腾腾的气质,想想真是很过瘾。而第三次就是对付张默的妹子,那个有些“瓜”的傻姑娘,不是一刀也不是一枪,而是保鲜膜,一层一层,然后冷眼旁观她挣扎扭动的身躯……无奈最后被张默擒获,虽然反手干掉了他,却死于过分的贪婪。
当孙红雷杨坤张默三个人对峙的时候,我以为会看到精彩的飚戏场面,正邪两派,错综复杂的关系,互相牵制的场面……无奈孙红雷的气场达到了,杨坤的劲儿也绷出来了,可是张默的气场实在不够,有点遗憾。当张默倒下的那个瞬间,我突然特别的紧张,因为我很怕他没有死,而是反手给了孙红雷一枪,还好他真的死掉了……
昨儿去看电影,粗粗数了一下,加上我,一个厅里只有不到二十个人,中途退场四个。没办法,影片整体是很闷的效果,尤其是第一章节,故事平缓的像是没有生命一般,基本无配乐基本无台词,剧情给人太过跳脱太过故弄玄虚的感觉,这让捧着爆米花的观众无所适从。随着剧情的推进,线索被一点点的捡起来,脉络开始清晰化,被先分割后重组的故事终于被讲顺溜了。全片的台词少得可怜,取而代之的大片的留白,一句废话都没有。
不管导演是不是在卖弄自己的技巧,不管这种叙事方式是否符合大众审美的口味,不管这电影最后的票房会是怎么样,我个人都认为,我们需要程耳这样的新锐导演,有自己的风格和路数,不管未来会不会成功,我们都不能放弃任何一种可以有所超越的可能性。中国的电影圈已经浮躁到无以复加,电影圈钱势头越来越明显,明目张胆的欺骗观众的口袋,烂片无下限。在很多人都机械的重复着商业电影流水线时,这电影却一种清冷独特的方式在这个暑假上映,没有铺天盖地的噱头宣传,演员没反目、没传绯闻、没在现场改剧本、女配角也没有夜夜去敲导演的门,真不容易。我不是说这电影拍的有多好,而是作为观众,个人很鼓励这些看起来很不错的尝试,这些导演风格明朗化,不落窠臼的电影,哪怕现在做的还是不好,还是有故弄玄虚的意思,还是有剧情上的bug,还是用着不着调的演员(= =),但是如果有一天我走进电影院,能让我选择的只有《战国》只有《河东狮吼2》只有《喜羊羊与灰太狼之XXX》的这种电影,我觉得我会死的。
最后,吐槽一下整个电影的色调,难道真的真的真的不是美图秀秀做出来的吗?就是那个什么泛黄暗角还是怀旧老照片之类的范儿,真不是一般的难看。
最后的最后,想说一句,那些只靠台词撑起来的电影,不叫做电影,叫做PPT。

 2 ) 有一种爱情叫“回归”

   “其实......就在那天结束,其实在那个坑里,我觉得也挺好的......别去了,明天咱们就走了。”《边境风云》中王珞丹深情、恳切中带有无限感慨却又语气淡定地对孙红雷说。但她得到的答案却是,“不去不行,最后一次。”看到这,眼泪不由自主地掉了下来,警匪片中,导演能将这种大家不认可的感情演绎成这样,真的觉得很难得。
   尽管一开始,就大致猜到了解决,但《边境风云》还是给了我很多惊喜,不是俗不可耐的,正义一方警察轰轰烈烈地完胜,也非毒贩凄凄惨惨地落幕。这部片子更多的是阐述了人的感情,毒贩的爱情,受害者之间的亲情,杀手的无情,毒贩之间的无情背叛,还穿插了师生情等等。
   《边境风云》整部影片节奏很紧凑,没有过多的废话,也没有过多的解释,更多的是留给观众一些思考。片中两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孙红雷的回归(逃亡)——逃亡(回归)。第一次是孙红雷与毒品老大去交货失手后,从云南回归(逃亡,继续做毒贩)缅甸;另外一次就是孙红雷被其手下背叛,活埋之后,与王珞丹一起逃亡(回归,打算不做毒品生意)云南。前者场景是在大晴天的白天,导演给开船的人用手启动小船的发动机用了特写,然后来了个大远景,孙红雷和小王珞丹在长长的小船漂在河中,后面是高高的群山,从云南到缅甸的路途上,青山绿水寓含着希望;而后者则在黎明前的场景,也是在河边,但更多的是小心翼翼,孙红雷和王珞丹死里逃生,同样是小船发动机发动的声音,他们坐上了那条长长的小船,行驶在河中,背后依然是高山环绕,但更多的是一种糊的落寞。特别是从后者中,隐隐约约看到了孙红雷在戏中失败的结局。
   在《边境风云》中,毒贩扮演者孙红雷和人质挟持着王珞丹之间的感情是令人难以理解的,但细细分析后,会发展这样的感情在现实中也不是不可能。年小天真的王珞丹偶然的机会碰到的改变她一生命运的大毒贩孙红雷,意外挟持到了缅甸,在缅甸又遇到其他毒贩的威胁,没有死是一种万幸。而孙红雷扮演的大毒贩尽管坏事干尽,但对小王珞丹却下不了手,这表明他内心深处还是有善的存在,关于他的善在影片中第三章中也有体现,看到学生因学校建筑不合格而受伤,他将学校建筑贪污的人给枪杀了,后来还说不做生意(毒品)了。这十几年中,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相互之间的一种叫“善”的东西相互吸引着,才维系着这种特殊的情感,等到日后才演化成为感情。这样的爱情在常人眼中是难以理解,甚至是难以容忍的,但确实存在,也许正如在第二章中王珞丹对她爸爸所言:“试着理解我,我试着让他做好人”,感情的世界里没有对错,只有存在与否。
   影片中王珞丹父亲的扮演者倪大红表演也非常出色,他将父亲的父爱诠释的淋漓尽致,“我不要你幸福,我要你活着。”这是这位父亲在十年之后对女儿说的一句话。由于自己的过错(加班给人看牙),使得他和自己的女儿卷入了这场警毒之战,也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不仅自己坐了十年牢,女儿还一直在毒贩的手中。对此,他深深地自责,一直希望能将女儿逃离那种生活,但女儿的改变也让他无奈。特别是后来,女儿和毒贩逃回云南来找自己,他还是选择了帮助他们,但在警察找到他之后,他似乎又开始犹豫,最后还是选择了与警方合作,因为他深知女儿跟着毒贩是不会有幸福的,一起是要回到正常的轨迹。这也为孙红雷扮演的毒贩最后悲惨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另外,关于影片中,毒贩之间的背叛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关乎利益时的无情。当孙红雷与毒贩老大交货失手之后,回到缅甸,毒贩老大的儿子对其是想置之死地,加上以小王珞丹为威胁,孙红雷已经没有路可以走了,所以必须反击,由此一场黑帮内部斗的激烈战展开,趁着僧众做法事期间,孙红雷拿起毛巾包着手枪将黑帮老大的儿子一枪毙命,其他帮手这用机关枪无情地扫射,一切反对力量都解决,孙红雷坐上了老大的位置。看着去是如此的无情,但也在为孙红雷辩白,因为这一切都是被逼无奈,因为到了不是“你死我活”的阶段。然而,孙红雷遭背叛,由于要收手不做毒品生意,他被手下逼他挖坑并遭活埋。这一过程中,他一次又一次恳求手下放过王珞丹,但却一次又一次被打了回来,甚至手下有些心软的时候,但王珞丹却自己要和他一起死,最终他们被活埋。看到这时,不禁感慨万千,当下很多人动不动就说真爱,却不知何为真爱,王珞丹这种肯与自己心爱的人一起死的感情,我想肯定是真爱吧!
   古语云:善有善报。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吧,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我想《边境风云》的导演也信了吧,不然不会安排王珞丹的那个学生看到他们被活埋的那一幕,还找人来救他们,最后助他们逃离缅甸。这与当初王珞丹在学校教育那些孩子,在遇到学校坍塌的时候,拼命保护她们也是密不可分的,我想这也是导演相信善有善报的思想的一种体现吧。
   这部影片中,无情的杀手扮演者杨坤也是非常大出彩,冷酷无情,为了毒品生意,随意将一切阻挡的人杀之,就连狗也不放过,杀人手法也很残忍。虽然被警察抓到之后,但在毒贩、警察和自己三方会面时,一枪将警察毙命,为了钱和毒品也要将毒贩扮演者孙红雷杀了,但却被孙给枪杀。这一系列的事情中无不是冷酷无情、利益至上的体现。
   最后的结局是:警察死了,杀手死了,孙红雷也在机场被警察射杀击毙,但却将藏有毒资的诊所钥匙交给了王珞丹的父亲。这不可不谓是一个警匪片结局的颠覆,以往的警匪片都是警察完胜,而《边境风云》却定格在倪大红打开诊所门,看着那个装有毒资的皮箱,留下了是无尽的想象。个人感觉这也是导演的一种胜利,在人性的解剖之后,他想给毒贩孙红雷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大环境不允许,因此他通过这样的表现方式,让孙红雷不要输得太彻底。综合来说,《边境风云》就像是一部人性的解剖片,而不是典型的警匪片,人的情感需要的是理解,需要的体谅,当然也需要尊重。

 3 ) 如果生活是可以剪辑的片段

如果生活是可以剪辑的电影片段,那会怎样?
《边境风云》的最后一小节没有象之前几节一样将一些故意遗漏的片段与对话增补,虽然我无比期待,尽管我知道增加再多的细节也不会挽回孙红雷所演的大毒枭三枪夺命的结局,但是导演再一次给了我们他们三个人做下来吃早饭,然后孙整好衣装出门的那个片段。
如果。。。
我知道导演想通过剪辑提醒我们为什么我们需要看电影,电影与生活的差距是什么,以及我们应该问但通常不会问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看得懂电影。那些片段,那些隐匿的社会信息不过在镜头中,在镜头的连接与剪辑中,但我们读得懂,因为我们在生活中。
依然还是亦正亦邪的孙红雷可以驾驭这个坏但是有善心的大毒枭角色。因为观众对他的旧印象,所以对于他为什么不杀那个小女孩也就不需过多的铺陈。这也就是导演好的选角的用意。观众总是带着那些旧记忆走进电影院的。任何演员无法抹去过往所有角色带给ta的影响。最后那场三人戏,紧凑而转折十足,毒枭的聪明与历练、最后救命钱的一博、小缉毒警的青涩、交易者的贪婪与不够聪明、男人与男人之间交待在那两三分钟全面爆发。一点不弱智一点不脑残点点都很精彩。
正部电影象章回小说,用音乐和断裂的线索来过渡章回。虽然开始有点小没头脑,但场景与故事的片段还算吸引人。慢慢从狗、女儿和往事三个章回将这些呈现在我们面前似生活流水的片段重新串联,抖落了这个故事的线索,主人公若隐若现,几个故事相对独立,但又丰满而生活化。难得见到如此有心思的讲故事了。
编剧与导演是同一人,我想他一定对于电影的叙事有过很深的体验,才会将这部视觉文学作品做成如此形式。一部分是如此生活,生活到镜头中的如此随意与片段化,而另一部分却是如此的叙事,将所有出现的片段串联成为故事线索。煎鸡蛋、吃米线、验孕结果、小孩偷窥、撑船的缅甸男人、拔牙。。。诸多细节、片段、闪过的人物,他们都是我们这部生活大剧的小碎片。可是我们居然可以在电影院里通过每个无需解释的视觉与生活式的呈现却推导与揣测着“剧情”、“理解”着他们的行动与选择,譬如毒枭为何收手不做了,也许因为他们有了孩子;孩子为何愿意帮助他们,因为他们在当地办学助人了。。。只是有些“读懂”与“理解”是如此常俗化地瞬间发生,让我们几乎察觉不到Berger & Luckman所讲的social stock of knowledge。
虽然观影的时候,旁边那个我觉得很俗的女人一直像体育直播解说员一样说出每个转折时她的评论,如好二,她爸这么做肯定会让他女儿恨死他的。。。但是回来想想,她也是直言表现出一个常民对这部电影基本情节的理解啊。
电影是被捕捉与剪辑的片段,所以导演可以用章回用故事主线来囊括所有呈现的视觉与听觉效果,所以最后那个结局虽然已经有了,但是最后再重放一次孙红雷的出门却是另一层深意,加重观众的遗憾。
只是我们的生活,不是可以剪辑的电影片段,不能回放,不能再现,不能重播,不能改变。

 4 ) 关于结尾...大部分人都没有认真看

影片结尾散场显字幕的时候,左下角反复出现一行一行的字:
“其实他们都不懂我们”
“如果不是我们愿意或者我们同意”
“这不是最后的午餐……”

意思很明确:孙红雷是死了。但是死的结局是“我们”愿意的,是经过“我们”同意的。

1、“愿意”很容易理解:孙知道被爱人的老爸出卖了。愿意给爱人和她老爸一个安稳富足的日子,而甘愿赴死。所以,偷偷把钥匙给了老爸。手提箱里也不是现金(说明早已料到如此结局)。

2、“同意”就比较有深意了。一般而言,所有影视剧里,如果坏人最后没死的话,广垫总局那边是通不过审核无法公开上映的。所以,必须安排坏人没有好下场的结局。那么这个同意,就是剧本、导演、演员们都同意的结局了。
是屈服于广垫总局淫威的无声抗议……

这部片子是难得的好片。国内导演,真不错,赞一个~

 5 ) 宿命在现实辉照

我不知道这部电影的名字是谁取的,我只是真心想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在我看来,这个名字主题过大,甚至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紧张的国际局势,以至于第一次看见它的时候,顿时对这部电影失去了兴趣,根本没想过买票进电影院。但当一座不好不赖的电影院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没有控制住,也没有抽过去,还是进去看了。意料之外,看到了或许是今年最有突破性的国语电影。
1.这是一部实验性的作者电影。
当纯黑的荧幕上印出编剧和导演都由程耳担任时,我就已经对这部电影有了最初的估计,这让我直接想到了王小帅的《我11》。事实上,影片风格也确实如《我11》一样明显,像风刻的石头棱角一样尖锐。但不同的是,如果说王小帅仍然停留在纯粹的作者电影或者艺术电影的时候,程耳已经开始尝试将商业性和艺术性更强烈地结合到一起。可以说,在目前大陆的电影环境下,这样的尝试需要莫大的勇气,而他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影片采用了章节式叙事结构,将一个完整的故事切割成了若干个段落,再重新组合,打乱了故事的顺序结构,致使“为什么”这三个字在电影开演十分钟后就开始回荡在漆黑的电影院里,这也反映了我们的观众,特别是普通观众对于此类电影的不熟悉和不适应。这种结构甚至把这部电影推到了智商电影的范畴,虽然并不算十分难懂,但它带给观众的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思维跳跃,大大增加了这部电影的商业性。
除了这个重要的特点外,电影使用了大量的镜头留白和对话间隙,增强了场景的内涵,使得每个镜头都显得意味深长,也使得叙事显得悠长而谨慎。程耳一定对剧本进行了反复的雕琢,他将很多情节都省略不述,但却一点都没有影响到整体故事的完整性表述,并且给了观众足够的想象空间,也切去了那些对影片主题表达无用的旁枝末节,更加凸显了电影直接简明的叙事风格。而几乎所有的剧中人都只有身份却没有名字,更加使对白简单,没有无病呻吟,也十分清晰地表达了导演对于整部影片风格的把握和拍摄思路的清晰。
通过对剧情的把握,导演赋予了这部电影一个涵义:事物过程是怎么样并不重要,人物都是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发生了,而结果是无法改变的。虽然这部电影不算是完全的成功,尤其在一些紧张气氛的营造上并没有达到完美的效果,但确实是一次勇敢的实验。也许中国电影也像剧中人一样,有自己的宿命,而这部电影有幸成为这宿命中拐点的一份子。而这类作品的出现,让我在垃圾堆一样的国语电影市场中看到了一丝黎明前的曙光。
2.这是对于经典作品的致敬或者模仿。
这部电影中的很多镜头,都会给我们一种熟悉的感觉,其中明显地充斥着大量的向经典电影致敬或者模仿的痕迹,足见导演深受欧美导演和香港导演的影响,这里面应该有弗朗西斯•科波拉、科恩兄弟、杜琪峰等。
最明显的当属章节式的叙事结构,这是昆汀•塔伦蒂诺的惯用手法,包括《杀死比尔》、《无耻混蛋》等一系列经典电影,他都是使用了这种结构。
而在首个《往事》章节,孙红雷饰演的毒枭对干爹的亲儿子起了杀心,谋划好了夺权的阴谋。他用一块毛巾缠住手枪以起到消音的效果,径直走到卧室里杀死了本来熟睡的老大,这有明显的模仿《教父II》的迹象。在《教父II》中,年轻的维克多•柯里昂就是用几乎同样的方法杀死了不可一世的黑帮头目,确定了自己在意大利裔聚居区的黑帮地位,从此开始自己的事业。
而孙红雷的手下屠杀异己分子的场景,采用了大量的闪回镜头,又让我们看到了《教父I》里麦克•柯里昂清洗其他家族的表现手法。与此同时,孙红雷在寺院祈福,由僧人配挂法器,又勾起了我们对于《无间道》经典镜头的回忆。
在《狗》一章,张默饰演的警察发现了杨坤饰演的毒贩,楼道的灯光,室内的黑暗,瞄准底门缝的镜头,毒贩向门开枪,特别是对于这一过程的表现和其中紧张气氛营造的手法,都与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如出一辙。
大量留白的使用,我记忆中好的国产电影里,只有张艺谋在《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面明显地使用过,虽然意境不同,但是风格相似。而在欧洲电影里,这种手法非常普遍,尤其是艺术片或者倾向艺术片的欧洲电影的惯用手法。必须说,即使是模仿,程耳也是模仿得有模有样,并没有因模仿不成功而出现四不像的糟糕镜头。
这是宿命在现实辉照。
这部电影不光在风格和场景上具有高水平的表现,更重要的是,通过出色的剧情设计,影片整体所要表达出来的思想也是完整的、清晰的、哲学的。
电影将起初铺垫的所有看似毫不相干的人物,通过一张宿命的大网联系到了一起,即便是那只黑色的狗,之所以能有一章可以用它命名,是因为它也成为了宿命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尤其是孙红雷饰演的毒枭、王珞丹饰演的女儿和倪大红饰演的父亲。在那个已经到了关门时间的黄昏之前,他们就像三颗行星一样运转在各自的轨道上,但是在那之后,他们却在宿命的驱使下,从自己的轨道上逐渐靠近,终至猛烈撞击并纷纷脱离原来的生活。
倪大红饰演的父亲本是一个老实本分的牙科大夫,却莫名其妙地蹲了十年的苦牢,出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把自己的女儿带回来。王珞丹饰演的女儿本是一个清秀的小学生,却被突然地绑架并最终爱上了绑架自己的毒枭,患上了斯特格尔摩综合症,经历生离死别最后亦没能完成出国摆脱这一切的愿望。孙红雷饰演的毒枭精明强悍,躲过了多次明枪暗箭,仿佛强大到能执掌自己的命运,也免不了倒在自己的血泊之中。至于张默饰演的警察,杨坤饰演的毒贩,以及其他人,也都是在命运的大潮中随波浮动,各安宿命。
电影将世间人与人的关系,甚至是万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而深刻的阐释,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无聊的宿命,没有人说得清,更没有人可以摆脱这个看不见的魔掌,并且不得不在它的漩涡里痛苦挣扎。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张默饰演的警察的妹妹没有攒钱买那个墨镜,整个故事都将不是现在的模样。现实中,我们本身也和电影中的人物一样,命是自己的,但却基本不为自己而生。就像万有引力一样,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彼此吸引,却又彼此排斥,最后都在这巨大的力场中碰撞,靠近或者远离。只有死亡可以让你脱离这个力场。
影片的倒数第二个场景,回放了他们三人一起吃饭的画面。这幅画面本来是温馨的,但却渗出了旷世的凄凉。他们本不可能相遇,是完全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却被拉扯成了一家人,成为了生命中的彼此,却又不得不分离,经历了万劫之苦后,以眼泪结束这一切的纷纷扰扰。
影片的最后,孙红雷饰演的毒枭穿好衣服,掷地有声地关门而去,留下一片黑暗。他将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回到可能原本早就属于他的轨道。这两幕让很多观众迷惑不解,我能清晰地听见影院里再一次响起了很多个“什么意思”的疑问,很多人可能都是带着这个疑问走出电影院的。
我当时就想说:这就是命。

 6 ) 没落英雄的最后挽歌

这部电影要从片尾曲说起。

歌曲名为《最后的晚餐》,由导演程耳填词。歌词简单直白,却可作为解读电影的入口。“他们说这是最后一首歌,他们根本不了解我们。只有我们故意,只有我们同意。”如果说在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耶稣心知有人出卖了他而神情淡然自若,那么在这部电影里,孙红雷饰演的毒枭则被塑造成一个成全他人、牺牲自我的反面英雄,导演更是通过这个人物来对是非准则提出质疑。

电影的最后两个镜头均出现过不止一次,一个是倪大红、王珞丹、孙红雷三人围坐在一张桌前吃饭的场景,即临行前“最后的晚餐”,没有对白,构图平整,是全片为数不多的高调摄影,以圆满反衬悲剧结局;另一个是孙红雷穿衣出门的镜头,人物以侧面剪影方式呈现在后景区域,悲壮意味浓郁,一如缄默的挽歌。

在程耳的镜头里,孙红雷饰演的毒枭身上沾染着逼上梁山的无奈,他为自保而劫持女孩,为保住女孩性命血洗毒巢,出于愤怒将黑心工头毙命,被迫杀掉贪心毒贩,本想做完最后一笔买卖便远走高飞,可聪明的他自知在劫难逃,因此配合着上演了一场精彩好戏。孙红雷的表演不动声色却张力十足,将一个冷面热心的反面英雄形象诠释得淋漓尽致。他杀人无数不眨眼,在面对缅甸女孩送来的苹果时却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而在生命的最后时分里,脸上也洋溢出幸福与满足。他出资在缅甸建立校舍,传达出导演的普世关怀;而当校舍坍塌、伤及无辜后,孙红雷对工头的愤怒质问则成为既定准则内,导演对于现实困境的隐晦抗争。

《边境风云》是导演程耳的第二部长片,由宁浩担任监制。在投资有限、对手众多的情况下,程耳以强烈的个人风格将国产犯罪商业片玩出了新花样,看过的观众很难忘记电影大胆的结构与形式。在结构上,电影分为四大章节,题目为“狗”、“往事”、“女儿”和“往事”,分别以字幕形式注明,每一章节相对独立,合在一起又组成人物、线索众多的有序整体。线性叙事被打散,几场戏被重复穿插在影片各个地方,而剧情又不失连贯明晰。这种结构处理方式在欧美独立电影中并不罕见,但在国内商业片中可以说是走在了时代前列。

片中孙红雷和杨坤的台词很少,且几乎一直面无表情,镜头也相应迟滞,剪辑节奏慢,形式感强。杨坤常常穿着背心,露出粗犷的纹身,阴郁的表情湮没在高饱和低照明的画面中,诠释了一个孤独漂泊、冷漠无情的毒贩形象,与近年来杨坤在媒体上呈现出的温润形象相反。倪大红则代表了普通百姓的身份,对于女儿作出“我不要你幸福,我要你活着”的决定,从随波逐流、听人摆布的失语者变为洞察全局、绝情出击的幕后人。张默与高叶饰演的兄妹则是最具“烟火气”的一对,操着一口四川话,从事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几组人物关系彼此产生连结,风格各异却能融为一体。

为加强电影的形式感,导演不惜选用了喧宾夺主的配乐,几声铿锵乐音如声声警钟。电影中有两场戏打破沉闷,一场是缅甸毒枭与孙红雷到诊所拔牙,同时诊所对面进行着毒品交易,买卖双方互探虚实,孙红雷远距离密切盯梢,突然买家摊牌警方身份,不料却中了狡猾毒贩的圈套。临走时警察对诊所起疑,一场激烈枪战拉开了帷幕;另一场戏是孙红雷悄悄杀死缅甸毒枭,之后镜头在孙红雷膜拜法师与手下嗜血夺权之间来回切换,同时配以高亢激昂的背景音乐,将神圣与杀戮并置,讽刺意味浓重。这两场戏张力十足,剪辑精当,显示出一名新锐导演的老练功力。

出卖耶稣的是门徒,出卖毒枭的是亲人。“你以为人们很感动,不过只是遗忘的开始”,片尾曲这样唱道。父亲的指令开始起效,幸福被夺走,生命可保全。导演的希冀依旧沉重,毒瘤被铲除出来,可毒素仍然在扩散下去。

【新民周刊】

 短评

“在那天之前,我什么都不想改变,因为我习惯了…对于这个世界,你是一个麻烦,对于我,你就是整个世界。” “这个问题表面上是个治安问题,实质上就是个感情问题。” 配乐极其提神,张默足够惹眼,不可挑剔的年度黑马。

5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强烈推荐的超有风格的国产片! 冷酷型犯罪片~台词有点少, 配乐有点多; 今年看过的最好的国产片了呀! 豆瓣6.7分真心低了...虽然轻微有些bug, 虽然有些借鉴, 但是瑕不掩瑜~ 除了王珞丹其他演员都特别好! (俺就是真心不待见王珞丹! 干巴瘦小黑老太太哼~

8分钟前
  • 呼啸而过
  • 推荐

风格强烈,结构很有设计感。整体很好莱坞,很欧洲文艺,导演前途无量。缺点是节奏慢,台词少,但过硬的表演基本弥补了剧情交代上的漏洞。暑期档最佳国产片。

9分钟前
  • 悍客.罗
  • 推荐

<这个杀手不太冷>:他们居然没做爱!<边境风云>:他们居然做爱了!

11分钟前
  • 白晔
  • 推荐

一部很容易被忽略的好电影,剧本扎实,叙事结构不寻常,剪辑迷人,孙红雷出门镜头,前后用了三次(包括影片最后一镜),有味道——有种枭雄之死即是枭雄崛起的霎那间的幻灭感。整体上,制作尚有遗憾,但绝对算内地近年来十分难得又具相当水准的犯罪片。最喜欢开篇“狗的故事。

16分钟前
  • 老晃
  • 还行

张默应该学《无间道》,关键时候反水,淡淡说一句“对不起,我是毒枭”。小萝莉10后长成王珞丹那样,养她的孙红雷是怎么做到的?至于杨坤不错,32场不仅是全国巡演,而且弄到中缅地区了,全球巡演指日可待...

21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推荐

瑕疵不少,电影只值三颗星,但在烂片成堆的国产片中能够依着自己的性子和思路砸出这样一个故事,抖出这样一种风格,就值得再加一星。以往绷着个脸唱《无所谓》的杨坤在电影中真是令人眼前一亮。

22分钟前
  • poixism
  • 推荐

暑期档最好的片子出现了,为出色的镜头感和气氛营造再加一星!

23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孙红雷越看越男人!!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电影~~~~~

28分钟前
  • Boiling
  • 力荐

我喜欢这电影 一匹小黑马

32分钟前
  • ssxy
  • 力荐

很好看的片子。音效和剪辑尤其出色。难得一见的风格警匪片

33分钟前
  • 朱小蒂
  • 推荐

这个牙医有点背,这个毒贩不太冷;结构学昆汀,风格仿古龙。小有惊喜。

37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一种带着文艺腔的犯罪类型片。整个叙事节奏都很慢,包括演员的表演也突出形式感,很端着那种。蛮用心的电影,起码剧作结构在国内很大胆,把叙事线完全打乱的章节体,而且故事没讲漏。略有遗憾的是太追求形式了,总觉得后面缺个释放,憋着一口气的感觉。

3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看完,很好,够劲。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政变,黑吃黑,连环局,血腥,情义,复仇,都有了。要讲匪,香港的匪都是小混混,大陆的匪才叫匪。如果当匪只是为了钱,那匪的境界太低了。匪虽然不为法律和一般人道所容,但的确很有观赏性。孙红雷演得非常棒,导演叫程耳。

42分钟前
  • 青竹子
  • 力荐

相当惊喜

47分钟前
  • 柏邦妮
  • 推荐

导演个人风格强烈,从没在电影院看过这么酷的国产片。四个章节融合的很好,个人最喜欢第一章“狗”,完全可以独立成章的小故事。有这样的叙事结构的电影,很不像是中国导演拍出来的东西。不过负面就是肯定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但是这种靠影像讲故事、该侧重什么忽略什么掌握的很好的电影还是我的最爱。

48分钟前
  • 正义B胜
  • 推荐

多一星给孙红雷

53分钟前
  • Xiao L
  • 力荐

剪辑好,手法也很特别。画面颜色特别吸引人。重点是在复杂的结构下还能把故事讲的如此清楚,非常佩服导演。还有帅气的孙红雷,绝对值回100分钟。极力推荐的国产片!!

58分钟前
  • SchillingChar
  • 力荐

好看,局部地方有点中国版的《这个杀手不太冷》的感觉哦~ 今年的电影中,这算不错的。孙红雷出门的那个镜头,总共用了三次,算不算所谓的贯穿全片、~

1小时前
  • 彩se的糖衣
  • 力荐

好看,完全被宣传不力和这个二名字拖累了。色再调一调,演员全换成老美,说是科恩没发挥好的片儿也能骗成。程尔够牛逼,杨32没拖腿,丹姐零演技,<忧伤的老板>女声合唱版好听。值得买票。

1小时前
  • 马东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