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孤城

战争片大陆2010

主演:吕良伟,安以轩,袁文康,杨紫,谢孟伟,范雷,刘奕君

导演:沈东

 剧照

喋血孤城 剧照 NO.1喋血孤城 剧照 NO.2喋血孤城 剧照 NO.3喋血孤城 剧照 NO.4喋血孤城 剧照 NO.5喋血孤城 剧照 NO.6喋血孤城 剧照 NO.13喋血孤城 剧照 NO.14喋血孤城 剧照 NO.15喋血孤城 剧照 NO.16喋血孤城 剧照 NO.17喋血孤城 剧照 NO.18喋血孤城 剧照 NO.19喋血孤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58

详细剧情

  1943年,侵华日军为了挽救必然失败的命运,挥军进犯湘西北军事重镇常德。驻守当地的国军第74军57师临危受命,八千代号虎贲的将士在师长余程万(吕良伟 饰)带领下,准备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决一死战。  战云密布的前夜,连长冯宝华(袁文康 饰)推迟了与未婚妻婉清(安以轩 饰)的婚事以全力备战,同日军有国仇家恨的当地苗族青年黄二虎(谢孟伟 饰)踊跃参军,敌兵未至,常德军民斗志已燃!然而在日军的优势火力迫压下,德山与河伏先后失守,常德成为一座孤城。余程万下令全师与城共存亡,虎贲将士在毒气与炮火中与日军展开一寸寸土地的争夺。最终57师用覆亡的代价谱写下抗战史中不朽的一页。

 长篇影评

 1 ) 他们万古流芳

常德是湘西北重镇,川贵的门户,素有西楚唇齿、黔川咽喉之称, 1943年,中国本土已经沦丧了大半,武汉失守后,常德成为了重庆大后方的唯一补给线,为了遏止战略上的颓势,歼灭国民党守军力量,迫使远征军回援,日本进犯常德,在六十多年前,这里发生了一场惨烈的战争,有数以万计的生命为这个城市,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民族,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这里有被称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常德会战,《喋血孤城》让我们再次回到了那个悲壮的时空节点。

很早便关注到《喋血孤城》这部电影,国军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在这个时代还是为数不多的可贵存在,和饱受好评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一样,我对这部电影同样充满期待,但《喋血孤城》的档期显然是杯具了,和《敢死队》还有《线人》排在一起是个很尴尬的选择,以至于这个暑期档我都没在无锡任何一家电影院看到这部电影上映的消息,最终只能静静地期待网络下载…

战争片果然还是应该在电影院看,那隆隆的炮声,化为焦土的战场,断壁残垣的城墙,在电脑屏幕前的冲击力还是小了很多,战争画面比起同为国内或者说亚洲水平的《集结号》《太极旗飘扬》好像并没有达到那样的效果,剧情上叙事还是挺紧凑的,但安以轩的那段感情戏在这部电影中显得好像有点尴尬,安以轩嗲嗲的语调在这部片子里总有点突兀,从青年男女的你侬我侬到战前的不离不弃一直到战火纷飞时的床戏…也许导演是想通过爱情的温馨美好和战争的残酷做对比吧,但显然处理的并不好,相较之下苗族娃子和他姐姐的存在让人的记忆更为深刻些。

其实整部电影的文戏还是比较弱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就是冯葆华和余程万那几句激励人心的口号,令人比较欣慰的是自始自终没有一个医护人员站出来说他是共产党员,没有以主旋律电影标榜自己的抗战影片先天上就能让人多出一种好感。

影片对日本人的刻画是非常入骨和成功的,我们的对手在战场上有令人敬畏的武士道精神,有战术,有素养,不仅仅是嗜血的屠夫,但也会为了目的不择手段,更重要的是没有什么弱智,也没有好人,这就是我们真实的敌人,让整个中国为之相抗了八年的日本陆军。面对中华民族前赴后继的千万英灵,面对抗战,尊重我们对手的强大,也是尊重我们自己的牺牲。

就电影对于我的触动而言,仅仅是那些昏暗灯光下被硝烟熏黑的脸庞和绝决的神情,就已经很足够了,已经足以把我的思绪带回六十多年前的常德,八千虎贲的抗日绝唱。

1943年11月,七十四军五十七师,在易攻难守、无险可凭的情况下,以八千之师,对付装备精良四万之寇,孤军奋战16个昼夜,仅剩师长余程万率200余人突围(包括两名美国记者,其中就有著名的爱泼斯坦),几乎全军阵亡!

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指挥官,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主任等固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第七十四军万岁……

这是国民党陆军七十四军第五十七师市长余程万发给司令长官孙连仲的最后电文,曾经在一个国民党抗日名将的语录帖中读过这段话,看完《喋血孤城》后再次读起,想到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那些焦土上的尸骨,那些在胸腔中涌动过的热血,我能做的仅仅只是把对他们的敬意付诸笔端。
这就是真实的抗日战争,三百多万国军将士以血肉之躯扛起的历史,他们曾经差点被遗忘,但这个时代还有人记得他们,除了常德,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去记忆,从上海滩到腾冲,绵延大半个中国的抗战是这个民族在上个世纪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记。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他们万古流芳。

2010.10.12 无锡

 2 ) 拜托,这个不是林觉民的《与妻书》

常德会战,光看看这些片中出现的番号便知其惨烈,74军57师余程万,58师张灵甫,10军方先觉,18军胡涟。

画面不错,镜头感很强。道具算是比较说的过去了。挑两个小骨头,日军永远都是友坂38式步枪,拜托那时候已经很多换装77式了。国军既然看到了M1卡宾枪,为什么没有见到汤姆森?日本海航的零战也出现了,应该是陆军的中岛隼式,还有即使是中岛隼式也不会以一式陆攻的队形进行高空水平轰炸。

剧本太二了,要大不够大,要小有太狗血。有点浪费这么好的题材了,尤其是最后余程万的电报,这真是最让人受不了的。拜托,这个不是林觉民的《与妻书》好伐!

57师于常德最后电文: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指挥官、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部主任死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七十四军万岁,JIANG委员长万岁,中华MIN国万岁!

 3 ) 一段历史竟不比一个人吸引!

喋血孤城的公映的第一天,我家附近的影院竟只有三场,排场时间之边缘,让我着实吃了一惊,然而这远远不是悲剧的结束,第二天各大影院甚至连场次都没有安排,就这样,我怀着同情弱者,敬重历史的心态.

在各大影院询问:麻烦,今天有喋血孤城吗

(不要骂我不会上网看档期,我是上了网,结果到了现场,却被告知今天取消了,甚至往后几天也没安排)

连续收到了几个没有的回答,还被个别售票员用发现新新人种的目光瞧了我几眼,我终于感受到什么叫做非主流了!

不知道老天是否被我倔强的精神感动的哭了,广州的街上下起了磅礴大雨,所幸的是,我在北京路的青宫买到了一张下午的票,接过售票员的票,我看了看排场,一天只有4场,感谢郭家!我看到了一场!

下午15:50的票,我提早了2小时购票,售票员让我选位置的时候,我竟然发现前面有两个座位被订了,看来不是我一个人在非主流.这里我代表自己二谢郭家!

坐在影院对面的餐厅里,看着楼下的人头涌涌,我突然想起了虎贲那八千个战士,那些曾经鲜活如我们的生命.我沉默了(因为我就一个人嘛),电影院,里的人们欢笑依旧,爱侣们紧紧相拥,笑话着今天是看<<全场戒备好>>呢?还是<<龙凤店>>好呢?

在<<敢死队>>和<<史莱克>>疯狂的海报和预告饱和攻击之下,我手表的指针走到了15.40,掏出电影票走向了放映的八号影厅. 相继走过了1234567个影厅后,我来的了一个厕所边的影厅,影厅不大,30人左右,我是最早到的,所谓大大影厅只有我一个人,难得VIP的享受,我肆无忌惮的离开自己的座位坐在了视野最佳的地方.

在听了几个说不出名的电影原声之后,我的VIP时光结束了,竟然有人进来了,40岁左右的男人,径直坐在了我的后面,我很好奇,在我前面买票的人是谁,是和我一样非主流的人吗?难到就只有这个40岁的男人么...

灯光暗下来了,突然一对情侣匆匆进来,把影厅的门,不过是张门帘而已.拨开.借着灯色,我看清了他们的样子,年龄大概和我相仿,看着女方的激动样子,看得出是女孩要男朋友陪她来看的,我就纳闷了,难得现在还有这样的女孩子,眼光独特啊!那啥高尚情操啊,那啥气质啊,都立马加分了!

突然情侣用疑惑的神情看着我,我突然就毛了,LZ我一个人看电影很奇怪么...爱理不理,我把头一转,装起了B来,突然冷静一想,我当场就想把地给钻了!

我把人家的位置给坐了........


乖乖的回到自己座位,才发现原来比我早的两位就是刚刚把我当外星人的情侣...情侣档来看这电影,不容易啊!我怀着好奇的心理揣摩这两位全场最另类的观众,说全场,现在也不过是只有4个人在影厅,我,40岁大哥,小情侣

看来好奇的不只是我,那个女孩先打破了沉默,问我:你怎么会来看这出戏,这表情像极了今天的售票员,只不过她说出了售票员想说的话,我听了蛋蛋一笑,反问了一句,那你为什么来看呢?(后来想想我真二.搭个讪就这水平)

女孩说:我来看安以轩!

我说:什么?

女:我来看安以轩啊,

我:哦!

女:那你呢?

我:我喜欢看这一类的电影啊!

(我TM又二了,不爱看你还来干嘛啊...真恨自己文学功底低,屁也不会放一个,放了还是臭的!)

女孩见我回答的这么二,报以一个痴痴的笑,不是痴情的笑,是对我白痴的笑....

我转过头,想一段历史竟不比一个人吸引啊..

影片在我白痴的对话后开始了,陆陆续续,竟然又进来了几个人年龄差距巨大,我就不详说了

一开场安以轩拉琴,还是什么之类的东西,,我音乐白痴搞不懂.

那个女孩马上报以兴奋的叫声,男的也附和了几句,听的出这个男的对这电影不太感冒,

女友第一!好男人!

开场的歌声凄凄惨惨戚戚,不错的开场,就是歌词的英文翻译着实让我蛋疼了好一会

曲声过后很快就进入了战场场面,一开始,就出现了某某军官要带队逃跑,一个军官要坚持死守,结果不出意料,逃的逃,守得守,阵地上就剩下一百来人,很快就让日军攻破了.阵地失守前,军官打了个电话给余程万将军:师长 我们没给中国人丢脸吧. 话毕,引爆了身边的手榴弹.

看到这一幕 心中顿时落泪!!


开场的催泪弹,打的好,打的妙! 可惜往后的剧情可能因这样的煽情出现的太早了 显得平淡了!

为了避免剧透我也不好透露太多电影的内容.90分钟的电影,要把一场历时十几天的保卫战描写出来,确实很难,这样让有的剧情支线显得苍白无力,给人的感觉是导演有心丰富,却又无力饱满.

对白不够犀利有力,煽情之处不突出,文戏武戏切换的也太过频繁,让人觉得整个故事有点支离破碎,或许在每个阶段加上黑幕白字的介绍,兴许能让不清楚历史的人能有个大概了解.不然就如同嚼蜡一般,咬了,却不知吃的是什么!


本人不是什么专业影评家,剧情也就随自己个人感受说几句,总的来说这是一部继<<集结号>>后又一突破的战争电影,本片最大的突破在于关注的角度不再是谈吐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英雄伟人,而是有血有肉的中国人,一个个在亡国面前不屈战斗的中国人!我们看到的不在是一幅幅战斗指挥所里的地图,而是流血牺牲的小人物,他们会担心自己,会害怕死亡,也会在听到援军在即,拼死战斗的人!

本片最震撼的远景是镜头从地面慢慢向空中提起,一具尸体,两具尸体,三具尸体,直到密密麻麻的尸体躺在常德城墙下,那一刻的震撼,告诉我们,我们父辈的那一代,曾经有那么一群人,用八千个生命捍卫着自己的母亲,坚守着国家的尊严!

再多的言语也不能形容出那一代人承担的责任与疼苦,我们只能默默的悼念,可是我们能去哪悼念他们?

历史是静止的,英雄们的生命亦是如此.

我们的良心也是静止的吗?

影片的结尾稍显唐突,不过结合整部电影来看,却有合情合理..


最后来说,这是一部想看的人绝对会看,但不是一部你想看就能轻易看的到的电影.

如果平时看惯欧美战争片的人,和鸡蛋里挑骨头的XX研究专家,和极度5毛,我建议还是把票钱省了吧!

一,特效虽进步很大,但爆炸场面却显得很狗血,血的处理还是不错的,本片让我比较震惊的是爆头了,基本90分钟下来,爆头了有百分之三四十了.这个值得我们警惕,不要为了效果而追求效果,并不是枪枪爆头才是叫打的激烈,打的惨痛,如果长期坚持这种描写手法,难免中国战争片又走入爆头误区了,情况如同N年前的不换弹开枪之王和一个手榴弹当迫击炮使的科幻战争片了

二.要挑骨头也太伤神了,还是歇歇吧,再说了本来档期就不够,像我一样追着电影院来问的,还是很费力费时的

三.五毛问题我就不用介绍了吧!


正面战场的描写,喋血孤城为我们开了头,希望喋血是第一部,但千千万万不要是最后一部.

我码字的时候,电影院应该正放着今天第四场的喋血,不知道又有几个人像我一样,坐在最小的影厅,看着最少人看的电影,感叹那尘封的历史了!

对于我今天能这么不容易得到上天眷恋,在硕大的广州的一个偏僻的影院看到一场厕所边的抗争胜利65年周年纪念电影!

我,三谢郭家!!!!!!!!!!

 4 ) 失落的世界

(一) 我想先用罗嗦的语调记下一个故事,尽管这个故事已经模糊到没有情节,没有细节,只剩下一点片段。 这个故事是我曾祖母的亲身经历。当年,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年了,她抱着女儿回娘家,亦或是回婆家,她女儿就是我的姑奶奶啦,她走到半路上,遇到了日本兵,我记不住曾祖母的娘家具体在哪儿,反正她的整个路线都在湖南常德之内啦,所以我们知道这是抗日战争期间的事情了。她就近找了个地道躲起来,地道里躲满了人。不是所有的地道都像电影中那般神奇的,日本兵找到了他们,然后开始大开杀戒,至于日本兵为什么乱杀无辜,故事里没有说,或许是说了,而我没有记住。日本兵要找一个可以架枪扫射的地方,这个地方竟然是我曾祖母的肩膀,你可以想象一下枪架在你肩头扫射周围人的场景。故事的结局当然是我曾祖母死里逃生,不然这个故事连片段也没有了。 曾祖母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情绪在话语之中了,在我有记忆以来,她就是一个慈祥而对生活充满热情的老人,她说,一定是日本人忘记了她这个枪架,才捡回一条命。日本人真恶(凶恶的意思),她最后会加上一句。这个故事她一定是给子女讲过,给孙辈讲过,然后又讲给曾孙辈。可能我们没有一个人曾经全心全意的去听这个故事,只是当做聊起日本人时的一个谈资,父亲会说,奶奶你给那谁谁谁讲一下遇到日本鬼子的故事吧。这个故事是聊到日本人时的保留节目,但有我这种不孝的听众,终究还是模糊了。 曾祖母活到近九十岁,见到了自己的玄孙,不知道她有没有把这个故事讲给还不省事的我的小侄子听。但她还是驾鹤西去了,真的是驾鹤西去,我父亲做了这样的梦。我没有做任何梦。她过世的之前几年,一直和我父母生活在一起,有一天回到家吃饭,只有我和父母亲三个,我竟然没发现,母亲半生气半感慨的说,人老了就真的会被人慢慢遗忘。后来她过世后的某一天,又是我和父母亲三个吃饭,我突然想问曾祖母为什么不来吃饭?但立刻又把这句话硬生生的咽了回去,这时我终于体会到眼泪往肚子里流是什么感觉。 日本人曾经在中国肆意横行了十四年,然而我以前所知的不过是小兵张嘎和游击战而已。后来泡论坛,看到有人说在抗日战争期间,死掉的日本兵近一半死在了湖南,我想他一定是个湖南人而刻意夸张,想表达杨度笔下“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豪气。我们都记住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近代湖南革命者,却很少有人了解湖南这片大地当年发生过什么。这使我记起曾祖母讲给我听的那个故事,我想再去详细了解我和那段历史唯一的血脉联系,然而已经太迟了。有些东西失去了就不会再回来,这不是一句矫情的话。 (二) 每个父母几乎都会面对小孩子一个刨根问底的尴尬问题:我是从哪儿来的?直到孩子知道受精卵的故事才终得解脱。受精卵真的就是最终的答案吗?我想不是,这不过是一切必然与偶然的阶段性结果。你的父母如何相识,他们生活在怎样的时代?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如何相识,他们又生活在怎样的时代?这是家族史。你吃的食物,说的话语,过的节日,无一不是几千年历史的产物。你所处社会的人际交往形式,集体组织形式,也无一不是历史的产物。你可以毫无好奇心的活下去,但也不能否认历史沉淀在你的一举一动中。 《一九八四》中说:“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这是一句值得仔细体会的话。或许我们曾试图抛弃沉重的历史轻装上阵,但现实的一切都沿着历史的轨道狂奔,想要理解现实,不得不理解历史。 高中的时候,我从农村来到常德市区,过了很久才知道有个常德会战纪念碑。记不清那天跑到文化宫附近是打桌球还是打电动,发现了在周围一片娱乐景象中静静矗立的碑石和牌坊,凑过去看才知道是国军第74军57师官兵墓地,一阵荒凉陌生的感觉袭来,仿佛真实的世界是割裂的。这种感觉没有持续多久我就开心的去玩了。这不是我需要关心的历史,因为这是不考试的历史。 后来我们学校参加了声援常德细菌战受害者起诉日本政府的活动,签上自己名字的时候,才意识到这片土地曾经遭受怎样的蹂躏,无数的生命绞死在历史中,轻如鸿毛。我们被种下对日本人的模糊的恨,但批评日本人不正视历史的我们,却也没有正视过历史。历史于我们,不过是作了详略艺术处理的考题。列宁的名言“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时常响在耳边,而我们记住的不过是“先前我们很阔,最近一百年很屈辱,后来得救了。”中国人即使渐渐富起来,但受害者心态却一成不变,以至于竟会有人热衷于编造并不存在的韩国教授来侮辱自己的国家。 说起来从清末一直到今天,我们的近现代史是伤痕累累,但一张狗皮膏药贴过去,万事大吉,仿佛那些绞死在历史中的人都不曾存在过,仿佛某些年月日不曾存在过。捂着伤口不见空气只有溃烂,然后让后人感叹一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不正视历史,就没有强大的心理建设,“强国梦”永远都只是一个梦。死于外人之手犹难言说,死于自己人之手更无从言说。以为掩埋掉的不会消失掉,那是幼稚的想法。 崔永元谈及做纪录片《我的抗战》缘起,说了去日本NHK电视台的一个故事。 “零一年我去了日本,我去那里看,一个小姐在那里操作。她就问你要看什么?看中国啊,上面密密麻麻的。问看中国什么?我说看东北。问东北什么,我说看张学良,张学良调出来了,最早的是9月21日,就看这个。他给我打开了视频,三十分钟,张学良的演讲。我记得很清楚,里面说了一句,委员长说,两年之内,不把日本人赶出满洲,他就辞职。这是张学良演讲里说的,我当时很受刺激。” 中国的这些参与历史的人很多已经死去,有的正在老去,正在失去记忆。 “不能再等了”, 崔永元说。 (三) 后来我高中毕业基本算离开了常德,在外面难免谈及自己的家乡,说到这个“常德”这个地名大部分人会感到茫然,我绞尽脑汁找一些特色来讲:“就是三国时期的武陵啦,玩三国志有这个地方的。……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就在我们那里,但据说有其他地方也争。……芙蓉王香烟……”这种时候,我会感到自己对于家乡的陌生。吃饭睡觉读书,生活在哪个地方都一样,我知道很多地名,但它们都只是一个词,而没有形象。 再次关注到常德的历史,是今年八月初,偶然翻到一条安以轩的娱乐新闻,谈及电影《喋血孤城》,常德会战几个字赫然在目。在一个烂片防不胜防的年份里,我只凭题材就决定去影院支持这部电影。原来还有人记得,并且想让大家记得。 安以轩在访谈中说如果票房过亿就自掏腰包捐款十万给甘肃舟曲灾区。虽然是作秀,但这个秀比“票房过亿就裸泳“之类的要有意义许多。在这个无数骗钱电影都能诳到一亿票房的好时节,或许她和我一样,以为这十万必定是能捐出去的。从预告片来看,这部电影的基本品质是有保证的,只需要合理的宣传和档期而已。 然而在详细了解了这部电影的背景和网络关注度后,我不得不断定它必然悲剧的票房乃至可能悲剧的影响力。《喋血孤城》原名《常德大血战》,投资约5000万,全部来自湖南的民间资本,号称“暑期唯一战争巨制”,但这种有旋律却脱离主旋律的题材得不到官方支持,自生自灭。在卖力宣传这部电影的,似乎只有安以轩的粉丝了。 有记者问安以轩:“拍这部电影之前你了解过这段历史么?”她这样回答:“其实很多年轻人都和我一样是不知道这段历史的,所以在拍摄当中我才会知道原来有常德大血战这件事情。因为喜欢以轩的很多是年轻人,所以也希望通过以轩这一次的参与,可以让这些年轻人知道曾经有一段快要被遗忘的历史,那现在我们有这么好的一个生活也是这些人这么努力为我们留下来的。”作为一个曾经的偶像剧演员,她的回答很是真诚,尽管也有很多人认为她在电影中的角色完全是多余的。 有网友说,这是一部想看的人一定会去看的电影,但也是一部不能轻易看到的电影。我的观影经历毫不留情的论证了他的说法。第一家影院第一次去,最小的厅,中午,一场,六七个观众,上映时间过去五分钟后,经理跑进来说设备故障,“换《敢死队》看不看?”我和朋友无奈离席,因为并不是闲到大中午的非得看一场电影。隔了两天是周末,第一家影院第二次去,发现错过时间,说是调整了,但网上信息没更新。无奈之下,却产生非看不可的心理。第二家影院,豪华气派,公示牌上扫了两遍,未见场次,“上座率太低,让给《唐山大地震》了”。第三家影院,下车之后一路小跑,赶上了时间,终于修成正果,饿着肚子看完。朋友无奈的说:“要不是你推荐,我才不会遭这份罪。”回来之后,为电影打五星:“影片品质3星半左右,作为常德人私心加1星,为各种憋屈加半星。” 1985年,中国大陆第一部反映抗日战争国军正面战场的电影《血战台儿庄》上映,但我孤陋寡闻且被孤陋寡闻,2009年才知道这部电影。时隔25年,2010年8月19日《喋血孤城》上映,似乎是第二部反映正面战场的电影。在《唐山大地震》的余震中,在《龙凤店》和《敢死队》的包围下,《喋血孤城》的海报撇在角落里,场次出现在垃圾时间里,仅一天就被某电影网站撤下“正在上映”的首页,就这样轻轻地来轻轻的走了。 有网友说,我以为我包场看来着,没想到进来一个安以轩的粉丝带着她男朋友,语气颇为无奈。而我只想向安以轩的粉丝致敬,也许她们才是“中流砥柱”。 (四) “1943年11月2日日本帝国陆军占领常德。11月18日,国民革命军74军第57师的9,000余名士兵夺回这座城市。日军三万多主力部队反击并包围此地区,57师坚守该城16天至12月3日,12月2日晚,57师坚守在已成火海的常德城师部指挥所“仅300米左右”的弹丸之地,士兵剩下300多人。师长余程万向第6战区上将司令孙连仲发出“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指挥官,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主任等固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第七四军万岁,蒋委员长万岁,中华民国万岁!”的最后一电。余师长口述电文完毕,准备举佩枪自裁,卫士见状立即夺下枪支,并苦苦劝阻。最后,余带领104人突围,突围中3名团长战死,3日,常德大西门失守,全城沦陷。12月9日国军重新夺回该城。双方的援军抵达及战斗一直持续日军最后在12月20日撤退。在战役中,日军广泛利用生物和化学武器,在超过36公里半径的城市传播鼠疫。” 以上是维基百科上关于常德会战的简述,不过几百字而已。这场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战役就发生在我的家乡,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却只知道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而现在,我不知道自己是庆幸还是悲哀。 余程万战斗到几近绝望之中时发报:“弹尽人亡,城已破,友军观望不前!此刻大街小巷混战成一团,职率副师长参谋长死守中央银行直至最后一刻,74军万岁!蒋委员长万岁!中华民国万岁!职余成万谨叩!”这个友军,是第27集团军司令李玉堂中将所属方先觉少将第10军部队。历史的相似来得太快,之后1944年的衡阳会战中,方军长很快就尝到了当年余师长的滋味,这次见死不救的人换成了两次粤北大捷的功臣粤军精锐黄涛62军。第10军苦守衡阳47天,待援不得,最后黯然投降。国军后来的败退由此可窥一二。 据说后来57师的臂章上多了“常德”两个字,这个番号后经过多次整编替补,在内战中先后覆灭于1947年6月的孟良崮战役,1948年9月的济南会战,1949年6月的丽水。 余程万力邀作家张恨水记下常德会战这段历史,后与其成为好友,张恨水著有《虎贲万岁》一书。此书出版后,余程万与57师扬名中华,余还因此得到一个二太太。然而余程万没有死守常德,突围行为令蒋介石大为光火,一度要判他死刑。后虽得脱死罪,但一直郁郁不得志。1949年后,余程万没有留在大陆,也没有去台湾,而是旅居在香港。 1955年的8月27日晚上,余程万年青美貌的妻子被香港黑社会绑架,将军刚从外面赶回家,单枪营救,他的家人悄悄的从后门跑到二里外的警署报警,警察到来后与劫匪发生了枪战,余程万被劫匪在黑暗中被当作盾牌被打死。事后,警方公布说,余程万是被盗匪打死的。究竟被盗匪打死还是被警察打死,无人敢去追究。但是,当时在香港由于余程万在与黄埔老友闲聊论及老蒋时常多有怨气,所以,也有人认为他是被台湾特工所害。 英雄末路如此,竟不如当日战死疆场,求得身后名。在我想要结束这篇文章之时,看到一段文字,照录如下: “余程万是个什么人?他怎么突然变成全国今年暑期大片的主角和党营主流媒体吹捧的“抗日英雄”和“铁血将军”。历史的真实在主流标准的收编下,几乎所剩无几。 其实,在中共党史军史和解放军前辈心目中,余程万是手上沾满解放军将士、民主人士和劳苦大众鲜血的国民党战犯和手下败将。“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沈某,他的脑子是否灌水了?替共军手下败将张目,连国内明星都不愿出演余程万这个“英雄”,沈某只有拉香港人吕良伟出山撑角。正义是非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一再为汪精卫、蒋介石等翻案,已成为国人深层忧虑。为何不断有人制造电影灾难,反派抢戏,这种视觉污染更为严重。难怪人们看到余程万一夜成为英雄,不禁摇头叹息,情何以堪! ” 摇头叹息,情何以堪! permalink

 5 ) 历史必须正视!

抗战,我几百万将士的鲜血不能被祭奠,却被遗忘抹黑,换之的却是对执政者的颂扬,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无法正视历史的民族很难做到真正的崛起,崖山之后,再无中华!

 6 ) 《喋血孤城》:被遗忘的抗日往事

    对于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我上中学时的历史课本上大体是这样评价的:“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进行了抵抗,但是却一溃千里,兵败如山倒,致使大片国土沦陷,亿万万同胞沦为亡国奴”,课本还将国军兵败如山倒的原因进一步归结为老蒋骨子里的消极抗战心理,比如不敢放手发动群众单单依靠正规军抵抗、将大量精锐部队屯在大西南按兵不动等,由此,课本最终得出了一个光明正大的结论——GCD及其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八年抗战的中流砥柱。10年过去了,不知道现在的中学课本是否还是这样解读抗日战争,但影视界似乎已悄然刮起了一股为“国军抗战”正名的热潮,《中国兄弟连》、《我的团长我的团》先后热播荧屏,如今一部以常德会战为题材的战争电影《喋血孤城》也即将公映,它讲述的是八千国军浴血奋战、坚守常德城的抗日往事。

    文艺创作中有一个“陌生化”原则,指得是将受众原本熟悉的事物变个花样表现出来,用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变体”来吸引受众的兴趣,就好比二十多年的老夫老妻,妻子突然换个新潮发型就很可能引起丈夫的新鲜感。对于“几个地雷、几条地道、几个老百姓、几个小屁孩、几个游击队就能打得日军落花流水、哭爹喊娘”这一类的抗战电影来说,展现国军英勇抗日的《喋血孤城》就是“陌生化”的变体:片子里没有人民游击队也没有觉悟很高的老百姓,只有清一色的正规军;没有党()中央毛主()席指示,只有蒋委员长电令;没有“为了新中国”“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只有“为了校长”“为了黄埔精神”,总之《喋血孤城》全片完全没有我党的痕迹存在,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国军抗战电影,比它的前辈们诸如《血战台儿庄》、《大捷》等片还要来得彻底。

    经过多年来的学习与摸索,对于现代战争场面的拍摄调度,国内的制作团队可以说已经轻车熟路。去年《南京南京》开片部分的巷战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这段国人自制的伏击坦克战,无论是对战斗现场感的营造,还是对战斗节奏的把握,都都处理的有板有眼,将整个战斗过程交代的一清二楚,品质绝对超越了棒子团队为《集结号》打造的那场“稀里糊涂”的巷战。相比《集结号》和《南京南京》,《喋血孤城》的战斗场面更加密集,更加残酷,有炸弹飞舞、炮声隆隆的战壕阵地战,有枪声四起、危机四伏的巷战,也有血肉横飞的刺刀白刃战以及惨绝人寰的毒气战,在残酷性上绝对对得上片名中的“喋血”二字。为了营造战斗现场的真实感,《喋血孤城》也像其他战争电影一样,大量运用手持摄影,多用特写镜头,在这种极具压迫感的晃动特写镜头中,诸如子弹击中脑门、胳膊瞬间炸飞之类的细节,逼真感就会格外强烈,而战斗的残酷性也会在这种血腥细节中得到极大的强化。可以说,在对战斗细节的把握上,《喋血孤城》已经初具好莱坞大片范儿,国产战争电影在特效方面接下去的努力方向,应该是完美展现大规模的战争场面或者说现代战争大剂量的破坏性,当然这也意味着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当然,抛开国军抗战的题材以及战斗场面的逼真表现,《喋血孤城》在叙事上还是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比如袁文康饰演的冯连长与安以轩饰演的护士之间的感情戏就处理的很生硬。“爱在战火中蔓延“这一情节设置本身没有问题,关键是看如何加以表现,影片非要在战斗最残酷的时刻加入两人的结婚场面以及床戏,并且用非常诗意非常含蓄非常舒缓的拍摄手法来表现,这就与全片的“纯爷们”热血气质非常不搭。其实,爱人要去赴国难,送一块护身用的信物,讲几句“我等你”“你一定要活着回来”之类的情话,就已足够了,搞一段华丽丽的结婚甚至是床戏,完全画蛇添足。写到这,不禁想起《兵临城下》里的床戏,男主和女主在满是睡觉士兵的帐篷里偷偷“野合”,这种原生态的野性感觉与战火纷飞的残酷背景相得益彰,令人印象深刻。

   《喋血孤城》在叙事上的另一个问题是结尾收得过于匆忙。影片在最后阶段不惜笔墨的刻画了男主角余程万师长在最艰难的时刻不抛弃,不放弃,“誓与常德共存亡”的英勇气概,但当余程万一身戎装的率残部冲出去与日军拼个你死我活之时,影片却戛然而止,以字幕交代了随后的战斗进程。对常德会战有所了解的人应该知道,常德城守到最后的战斗非常具有传奇性,突围战人选上的纠结(谁留守战死,谁突围出去与援军会合),50多位壮士最后的死守,美国空军的参战,日军遭围歼,常德城的失而复得,这些跌宕起伏的段落能给观众带去非常强烈的情感冲击,而影片却统统用字幕一笔带过,实在是可惜。这样匆匆收尾的后果是,观众刚刚看到余程万以壮士断腕的赴死心态率残部与日军做最后一搏,悲壮的情绪刚刚酝酿好,却突然看到了黑屏,而且还在字幕中看到余程万原来没有战死,而是突围了出去,激昂悲愤的情绪一下子就减了大半。这就好比男欢女爱之中,双方都已做足前戏,什么内服的外敷的各种药物能用的也都用上了,正当开干之时,却突然被一个外力打断,比如婴儿车里的孩子哭了,实是扫兴。

    不过,即便是在叙事结构上存在一些遗憾之处,但《喋血孤城》作为一部国产战争电影来说,已做得十分出色,在人物刻画与战斗场面的表现上,堪称一部“纯爷们”的热血电影。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以一个“国军英勇抗日”的故事,向观众描绘了一幅不同于历史教科书的抗日战争画面,再现了一段经常被国人遗忘的抗日往事,这或许是影片最大的价值所在。

 7 ) 《喋血孤城》:一场流水帐电影

《喋血孤城》看完之后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当下的感受:苍白无力!

 
    苍白无力之最——编剧!

    整个故事就像是小学生写日记一样,在记流水帐。“八千‘虎贲’将士拼死抵抗三万精锐日军”,多么精彩多么振奋人心的影片重心呀,这样的历史题材,况且还是国民革命军的历史题材真是不多。抛开两党关系,我期望能在影片中看到国民党战士作为中国人在面对日军时的拳拳爱国心,想看到号称“虎贲”的精锐部队有多么的英勇善战,想看到黄埔军校出身的军官有着怎样的英明智慧等等等等。

    可是我看到了什么?

    一个有勇无谋的感性指挥官浑身上下没有一点霸气,只把希望寄托在永远等不来的援兵身上,没有想过好好运用好手上的虎狼之师;号称“虎贲”的八千将士不堪一击,不如一个临时加入的苗族小伙子,整个战争只守不攻,被敌人牵着鼻子走,没有一次像样的可圈可点的有组织战争。

    看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部队打败仗不奇怪。名不副实,这样的部队,愧对“虎贲”之称号!

    看完《喋血孤城》留给我的是对重新了解这场战争的兴趣,因为我不相信八千“虎贲”之师是如此的窝囊,没有军魂;我不相信一个黄埔军校出来的军官是如此的无能,八千精兵在手不能组织一场漂亮的保卫战更别说是一场英勇的反击战;在电影里我看不到国民党军队的后勤体系,因为在那样的现实情况下,一支部队的后勤系统反应的是整个军队的作风纪律和军民关系。这所有的一切都不能指望从编剧那得到任何线索,只能依靠自己将来的细心搜集。

    我看不到拍这部电影的意义在哪。

    抛开政治层面(很疑惑:在政治层面有没有诠释到位?),从这部电影本身分析,我唯一能想到的意义或许是编剧想放大这场战争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可是这个个人英雄主义体现在谁身上?是师长?连长?二虎?还是柔弱的婉清?感觉都不对。咱那位感性的师长除了满腔坚守战场的热血之外没有发挥一点专业技能,这场战争的窝囊失败他得负主要责任;连长冯葆华倒是可圈可点,八千“虎贲”将士就他没有辱没这个名号;苗族小伙子二虎只能说是一个专业技能很强的兵,还上升不到个人英雄主义的层次;至于那位貌美如花的婉清姑娘在剧中的思想行为方式则表现出了那个年代罕见的小资情调,整个精神面貌没有融入当时的历史环境背景之中。对于一部名为“喋血孤城”的战争电影来说这样的英雄主义非常非常的苍白,如果说这部电影编剧导演的本意是想体现57师八千将士的英勇善战,那么无疑,很失败。因为英勇善战体现在部队作战时的战术水平上,体现在军队打仗时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八千将士每个人的个人专业技能上。枪声只能代表战争,不能代表善战;牺牲只能代表顽强,不能代表英勇。

   《喋血孤城》,只能说这是一部流水的战争电影。

 短评

镜头语言非常成熟,对演员的控制也极好,战斗场面也在水准。最难得的是,故事节奏的轻重缓急把握得极好!这是一部给自己人看不担心弱智,拿到外面不丢人的战争片。三星半。

2分钟前
  • 少言
  • 推荐

有点形式化,无法和同类的血战台儿庄相比~

3分钟前
  • 黑樱桃摩卡
  • 还行

广电局的领导放水了

6分钟前
  • 魏晓波
  • 力荐

CCTV6晚餐时间质量还不错的抗战片,稍微打破一点点刻板印象

10分钟前
  • 若小木
  • 推荐

五十七师的兄弟们万岁,抗日英烈们万岁!

14分钟前
  • 韧勉
  • 力荐

一寸山河一寸血!

17分钟前
  • 还行

比《南京!南京!》强,虽然突突得我头疼,至少人家不晃啊。

21分钟前
  • 开树的花
  • 还行

实在不好评分.

22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

嗯~人家不许你提死字。。。

27分钟前
  • 星月日
  • 推荐

这片拍得真糟糕,战争的场面、攻防的组织、战斗的细节,一点都不符合军事常识,国产战争片的功力根本没法跟美帝相比,导演几乎是没任何军事知识功底;可是,这片还是特别感人,因为拍的是国军!

31分钟前
  • 打盹的拉布拉多
  • 还行

象我一样泪点低的同学就表看《喋血孤城》了。。急需中外近现代战争史补课呀。。

35分钟前
  • 小满
  • 推荐

绝唱。。。。。。。。友军观望不前

38分钟前
  • 彩戏师wala
  • 推荐

“友军观望不前”

39分钟前
  • 猪头小队长
  • 还行

友军观望不前,援军迟迟未来

40分钟前
  • 北木
  • 还行

杀日本人儿

45分钟前
  • 纳什维尔的猫
  • 推荐

我是80后常德人,品尝过桃源的米酒,陬市的糖。但是对于常德会战,却是知之甚少。只是儿时听过祖辈讲过小日本扫荡,他们躲进深山的故事。当年的战场河洑山,如今绿树葱蓉,成了国家森林公园。鲜有人再关注这段过往的历史,感谢这部电影,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

49分钟前
  • 麥田飛魚
  • 推荐

‘友軍觀望不前’ - 非關黨派,為國戰死都應被牢記。請記住歷史本來的樣子。

53分钟前
  • Journal Z
  • 推荐

情绪和场面都不错,可惜看不到导演对战争的态度

57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还不错

60分钟前
  • 麦子
  • 还行

哇塞,看大家都打这么高的分,真给面子啊。我这场观众也较少,应该打满分来鼓励一下让更多人了解历史!不过说实话,片子剧情单薄了点,整体较一般化。

1小时前
  • 19:30之微光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