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养成记

台湾剧台湾2019

主演:谢盈萱,温升豪,吴以涵,蓝苇华,夏靖庭,杨丽音,陈竹昇,于子育,吴慷仁,朱宥丞,陈家逵,阙铭佑,宋伟恩,杨宸宥,罗北安,吕曼茵,王宥谦,吴欣芸,凃建豪,林瑜静,林芷薰,范瑞君,吴允瀚,李承芸,金美满,余彦宸,张哲龙,徐丽雯,梅若颖,赖佩莹,凯尔,水毓棠,王辂钧,邱子琪,许雅雯,吴懿净,王怡雯,林佩霓,曾珮瑜,廖怡裬,吴怡然,严艺文,谢琼煖,王琄,黄舒湄,卢妍蓉,黄浩咏,郑伃庭,刘香君,蔡凯瑞,张诗盈,王镜冠,黄迪扬,张凯尧,黄淑霞,许文译,王诗淳,许佳明,黄馨萱,卢志杰,叶天伦,韦以丞,江鹅,邓安宁,徐誉

导演:严艺文,陈长纶

 剧照

俗女养成记 剧照 NO.1俗女养成记 剧照 NO.2俗女养成记 剧照 NO.3俗女养成记 剧照 NO.4俗女养成记 剧照 NO.5俗女养成记 剧照 NO.6俗女养成记 剧照 NO.13俗女养成记 剧照 NO.14俗女养成记 剧照 NO.15俗女养成记 剧照 NO.16俗女养成记 剧照 NO.17俗女养成记 剧照 NO.18俗女养成记 剧照 NO.19俗女养成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55

详细剧情

  39岁的陈嘉玲,没房没车没老公没小孩,还丢了工作,正式加入女loser的行列。这是什么意思呢?这表示当年不惜引发家庭革命也决心要离开家乡的她,在台北奋斗了近二十年,到头来是一场空。  说到俗女,就要先从她的家庭谈起。台南纯朴的乡下,三代同堂,全靠阿公开的中药行维生。身为长孙女的陈嘉玲,和台湾十大建设差不多时间出生,与台湾经济同步成长。  小时候的陈嘉玲,没有人陪她玩的时候,她就自己找乐子;没人陪她说话的时候,她就自己跟自己对话。她是这么宝贝她自己,想尽办法让自己开心。  而长大后,即将迈入四十岁的陈嘉玲,虽然一路跌跌撞撞,也是货真价实地活了大半辈子。爱过人,也被人爱过;被人负过,也负过人。就算现在一无所有,天也不会塌下来。她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但他告诉自己,接下来的每一天,她至少可以不违感受,平凡但诚实,普通但理直气壮的往前走,做一个接受自己的「俗女」。

 长篇影评

 1 ) 豆瓣9.1分,今年的好剧里数它最低调

今年十月,一档试图重新定义演员演技、探讨导演和演员关系的新综艺《演员请就位》重磅开播。让吃瓜群众没想到的是,随着综艺首播登顶热搜的,竟然是当年的台剧当红小生,女生们的童年“明月光”明道

尴尬的是,此次明道的回归,伴随着的,是近年没戏可演,上戏首秀又惨被新人“虐杀”的现状。

是什么时候,大家发现近年来的台剧早已不再是偶像剧的天下了,2015年《一把青》(豆瓣9.3分)后,一大批深度探讨社会议题的优质台剧集中爆发。

今年上半年一部《我们与恶的距离》(豆瓣9.5分)一骑绝尘,也顺势将成功转型的贾静雯送上了金钟奖视后的宝座。

到了下半年,《我们与恶的距离》也迎来了强劲的对手,口碑爆棚的家庭时代剧,温馨喜剧向的《俗女养成记》

豆瓣9.1分,改编自台湾作家江鹅的同名散文,是演员跨行做导演的严艺文的处女作。

论演员阵容,本剧几乎集结了台剧中生代所有演技实力派。

女主谢盈萱,去年凭借《谁先爱上他的》一举拿下金马影后,还有《我们与恶的距离》的“熟面孔”温升豪和客串的吴慷仁《大佛普拉斯》的男主“肚财”陈竹昇

而最好看的女性戏,包括谢盈萱在内的老中青少四位女演员,也都贡献了不“俗”演技。

《俗女养成记》,相信有不少人被这个看上去就很“土俗”的名字限制了想看的欲望。

其实,这里的“俗女”有双重含义:一个是“淑女”的反面,普普通通平平无奇;一个就是不随大流,敢于突破大众眼光,做自己。

如同旺福乐队为剧集唱的主题曲《一人一半》,《俗女养成记》的故事,也是对半的讲法,短短10集,每一集既讲述现实生活的中年女性的困窘,也回到童年,回望80年代三代同堂的美好生活。

一边是商业气息浓厚的都市台北,一边是纯朴的乡下台南,初看挺分裂,但是情感一脉相承,毕竟每个人都会从过去照见千万个自己。

39岁的陈嘉玲(谢盈萱饰),“北漂”20多年,是个不折不扣的“败犬女王”。

表面光鲜亮丽,做着董事长特助,实际上是个24小时事无巨细的“全职保姆”,工作内容甚至包括了帮董事长养小三打掩护和帮董事长夫人盯梢。

事业陷入瓶颈,感情生活也很抓马。

作为大龄剩女,她有一个交往四年,同居三年半的男友(温升豪 饰)。

比起老夫老妻,他们更像是同居的室友。感情逐渐磨平后,就连求婚,也是陈嘉玲醉酒后自己求的。

终于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却遇上一个积极苛刻的婆婆,要求她做出改变,向“淑女”看齐,成为温婉端庄的贤妻良母。巨大的压力让陈嘉玲彻夜失眠。

终于,一系列误会成了压倒她工作和感情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天,气势汹汹来抓小三的董事长夫人和以为她出轨的未婚夫双双到公司“兴师问罪”,她就彻底放飞自我了:“老娘不干了,老娘也不爱了!”

这一刻,她失去所有,恢复了自由身,可以自由吃零食买醉的那种⋯⋯

一事无成,丧到谷底。

她被弟弟拖回台南老家休息待业,现实和童年回忆也在这时悄然重叠

平心而论,《俗女养成记》的现代戏部分并不是很出彩,高光都在跳切到回忆的年代戏部分。

开着中医药行的陈家,严厉保守的阿公,时髦又自带笑点的阿嬷,刀子嘴豆腐心的老妈和忠厚老实的“和事佬”老爸⋯⋯

年代感的街景,被发展中的台湾经济影响着的民生,嬉笑怒骂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简直是台南版的《请回答1988》

不是所有女生的成功,都是有房有车有老公有小孩的“四有”模版。

很难说陈嘉玲“悔婚”,没有受到小姑退婚的影响,也很难说陈嘉玲的“不婚”,没有受到邻家姐姐早夭的早恋的影响。

柴米油盐酱醋茶,台语呢喃,就是在这样的一方小院落,婆媳矛盾的暗流汹涌,祖父母的偏爱,和大姑的锱铢必较,父母对自己的超高期望,自己和老妈的“斗争”⋯⋯

无数个记忆瞬间,群像性地展示了记忆中的各种琐事。

其实,无论现代还是儿时,演员的表现都是稍显夸张的,但这种夸张并不是用力过猛,较多的肢体语言和惊讶的表达才显得童年的记忆更加宝贵。

一切如同一场梦,梦里复现的,可能是放大到千倍百倍的画面。

在这里,上小学的陈嘉玲用她那稚嫩的目光审视着周遭的变化,作为陈家的长孙女,她被过度的保护和宠爱,从小也是按“淑女”的标准培养,不惜下血本学钢琴、远离男孩和学会人情世故。

她有着同龄小女孩的胆怯和敏感,也有着机警和可爱的一面,她害怕鬼屋,害怕失去大家庭的宠爱,甚至早早见识了做大人的辛酸:最后选择了孤身一人的小姑、欠债回家的叔叔、在妈妈和老婆中间艰难生存的老爸⋯⋯

唉,陈嘉玲,长大又有什么好呢?

好看的喜剧总是能在笑泪中抚慰人生,现代戏中冷冰冰的人际关系,到了年代戏里就满是温暖治愈。

阿嬷去世,陈嘉玲找到新工作,感情上亦做出新选择,就这样,在巨大的变化之下,真正意义上的“俗女”陈嘉玲破茧重生

阿嬷去世是最好哭的,那首潘越云的经典名曲《纯情青春梦》(这首歌也在《血观音》中出现)是阿嬷生命中的最强音,也是对于这部剧的主旨的最好诠释。

阿嬷,跌跌撞撞了大半生,剧里活得最久的“老人”,正如她临死前的心愿一样,她厌倦了陈太太、陈李月英、医生娘、阿嬷等身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偷偷抹泪,希望自己还能做回“李月英”。

她真正做自己,不再依附于任何人。

大梦一场,最后一无所有,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能在这世上走一遭,真正为自己抗争一回,旧思想的阿嬷,在多年之后,可能才明白当初自己的执拗。

第二好哭的是老妈接受了同志身份的儿子,她没有无理取闹,而是选择站在了儿子这一边。

最后弟弟恢复的那盘录像带,可谓是回忆部分的“爱”的缩影。

《俗女养成记》就是这样讲述着家庭和个人成长生活的点滴,越往后看越戳人。

想到前段时间有个段子,正值颁发诺贝尔奖,有人想竞争“世界最平凡杰出人物奖”,说组委会应该奖给自己,因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普通的普通人。

虽是调侃,却也有那么几丝道理。

最富有梦想的童年,不仅是父辈希望子女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就连自己也常常对自己寄予厚望,希望成为“大人物”,作为女孩,即使是简单的长大后嫁得好,也是一桩现实的心愿。

随着年龄增长,才发现梦想不但遥不可及,甚至时时背道而驰。太多女孩活在自己想成为的人的对立面,成为“败犬”,活在对别人的羡慕中,“混吃等死”,或者,干脆,郁郁寡欢。

而令人感动和欣慰的是,这群人里,陈嘉玲成为了女王。

剧集最后,40岁的嘉玲和14岁的小嘉玲在“鬼屋”门口重逢。

“鬼屋”是恐惧最好的隐喻和注脚,嘉玲接受了自己的普通,接受了自己没有功成名就,接受了自己心里其实放不下这个家,她接受了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是啊,一辈子那么长,再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做厌了看人眼色恰饭的工作,看清了唯唯诺诺不够爱的恋人,在这个人人都是利己主义的时代,短暂的一生里,她只想做那个开心又俗气的自己。

人的一生,不就是在和自己握手言和吗?你原谅了生活,生活就原谅了你。

“你是从几时开始忘记了,这辈子其实很长,长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来,做梦又醒过来;你又是从几时开始忘记了,这辈子其实很短,短到你没时间再去勉强自己,没时间再去讨厌你自己。”

陈嘉玲,对不起,谢谢你,还有,我爱你。

这是“俗女”的最后自白,没有人不会潸然泪下。

《俗女养成记》一部分拍的虽然是台南往事,但是凭借真挚和接地气的情感,跨越了语言和地域障碍,真正打到人的心坎上,没有无聊的说教,也没有哲理的探讨。

有的只是,理直气壮地做自己。

真正的安身立命,就是和自己的一切和解。

导演严艺文,曾凭借《天使的收音机》获得金钟奖迷你剧集女主角奖,在剧中,她也客串了街坊邻居、媒婆、学生家长等多个角色。

这部《俗女养成记》虽是她的导演处女作,但气质绝对不输《请回答1988》,小嘉玲的扮演者吴以涵也足够让人惊艳。

好哭又好笑,是这部剧看完最直观的感受。冬天天气渐冷,剧荒的你快来《俗女养成记》里温暖一下吧。

要做那个开心又俗气的大人啊!

 2 ) 中国特色

有点想不到,却又在情理之中。 最有中国特色风土民情的,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家庭、气息、性格、人情、特点、韵味的电视电影竟大都是台湾拍的。 蓦然体悟到,两岸真的是一个老祖宗,同一个民族,同一种文化,同一样性格,同一种风情,所以两岸统一必然是大势所趋,无论过程如何曲折,这是刻在血脉骨子里的东西。 可惜了中国大陆影视,是因为大陆发展的太快,现代化的脚步踏平了过往根深的风情民俗人情世故么?可台湾地区是发达地区啊。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把中国特点传到世界?可能不是台湾电影,可能不仅是侯孝贤、杨德昌、李安;90年代的张艺谋、陈凯歌。但一定不是《战狼》《长津湖》这个样子,爱国是世界的共性而不是中国的个性。

已经有一个美国队长了,中国做的不是再塑造一个中国队长,凭一己之力拯救世界,而是要做一个中国兄弟,就如当年非洲兄弟抬我们进联合国一样。

 3 ) 一事无成又如何

很可能是下一个陈嘉玲的我点下了4星。不好意思,这部电视剧不是一部玛丽苏爱情剧,告诉你年近不惑还能甩掉妈宝男友获得英俊潇洒开朗阳光ABC年下男。

它的主题其实是如何发现并正视自我。

要说整部剧中引起我鼻子一酸差点想哭的情节是什么,我会说是陈嘉玲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伤透了家人的心的那一刻。其实这一幕在剧里出现了几次。

之所以感同身受是因为我自己也常常觉得自己并没有达到家人和世俗社会所谓的标准和期望,而尽力不辜负他们的期望成了我的期望。

突然间,我发现原来自己终日惶惶恐恐地活在所谓‘他人的期望’里。

作为社会性,群居的灵长类动物一员的我,活着,或者仅仅只是为了不成为黑压压中的队伍中那个拉车尾的人也不成为大队中勇猛当先的亮点。

于是,我活得很累。我看着队伍,被迫迈动步子追上队伍,又要小心不要过分特殊成为关注点。

陈嘉玲难道不是如此么?受到大学前男友结婚的刺激就酒醉冲动跟江大荣求婚,害怕被老板娘老板责骂即使受气也不让手下的小姑娘点破她的难,被Mark似有似无的邀约诱惑到回家就觉得患得患失。

她不想结婚,她也不想给老板和老板娘的破事擦屁股,她也不是对Mark有好感,但是她差点都接受了。

因为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面前这些又好像很符合社会的合格标准。

我们被教育,在差不多的年纪读书,就业,恋爱,结婚,生子。

没有好的学历,没有拿得出手的工作经验,没有六位数的工资,没有美满的婚姻,没有生个娃,我们好像就一事无成。

到头来,毕业了,工作了,结婚了,生子了,在一地鸡毛蒜皮的日常挤压得不能呼吸,好不容易得到片刻清闲后,突然意识到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嘛,只是盲目地追赶着所谓的标准。

就好像,阿嫲开始羡慕嘉玲一个人潇洒,回顾一生后并不知道自己到底过了个什么样的日子一样。

此时,一个问题就很自然而然地浮现在脑海:

“那我到底要怎么样跳出来这种焦灼的状态?”

我们这些普通人,又不是电视剧女主角,总不能一气之下把交往多年的男朋友甩了,然后跟狗屁公司说掰掰,带着不多的存款跑去浪迹天涯穷游到底吧???

虽然或许是我井底之蛙不自知,但是讲句实话,去异国他乡的名胜古迹拍照打卡,脚踏一双斩男5050,吃一顿1000元人民币的大餐,入住超五星高级酒店,真的不会让我突然解决所有问题然后过上完美人生。

即使让我遇上一个会飞天遁地无所不能一夜七次器大活好英俊潇洒家财万贯深情款款的完美男人且表示非我不可必定要执子之手白首到老也不会让我好受一点。(原来我还是四字成语还是会不少的哈哈。)

因为,褪去所有梦幻,你会意识到镜子里面倒影的自我依然是个无可救药的垃圾。

于是脑海里面的声音又响起:

"那到底怎么办才能好过一点?”

我想,解决答案不在无止尽的物质当中,也更加不在苦苦追逐的他人之中。

答案只在我们的手中。

大结局中,陈嘉玲依然无业,依然未婚,甚至连存款也因为买了房子而彻底清零,年龄又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一岁,她却笑得比任何时候都要坦然而美丽。

我们无比恐惧着的自我。正如剧中的小嘉玲对生满杂草的屋子害怕不已。

而结尾中,陈嘉玲笑着对年幼的自己说:“其实这里一点都不可怕,快进来看看吧。”

于是,那些恐惧,都跟着鼓起正视自己的勇气一起烟消云散了。

那些恐惧啊,都是自己制造出来的可怕。

真正的事实是,你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糟。

只要一步一步地前进,一切都会变得更好的,管它个狗屁社会标准。

一无所惧的我就是最好的我。

-----------

写在后面:

当一部故事不仅仅是用龙傲天或者超级英雄或噱头去提供观众猎奇和粗暴简单的快感,而是让观众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进而去思考去接纳自己抑或是改进现状的方式的话,那么于我而言,就是一部有诚意的作品。

什么40岁的普通OL突然找到白马王子过上幸福生活真是太扯了。

大部分的我们,都只是普通观众。我们面对着生活中各种琐事和困境。

所幸这个是流量的时代,普通的我们占据了人群中的大部分, 也让影视组有信心将普通人的日常琐事与困境带至荧幕,也算是一件好事。

我从来都是对普通人的故事更有共鸣。就好像比起大导演王家卫的作品,我更加喜欢许鞍华的人间气味。

 4 ) 女孩要富养,女孩更需要「俗养」

【本文同步微信公众号风和日丽(singthelife),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最近两天一口气把台剧《俗女养成记》追完,这种笑中带泪的剧集让人很有饱腹感,那是一种精神上的极度舒适。

剧情围绕年过四十的大龄女青年陈嘉玲展开……

办公室里的她是资深总秘,每天帮老板处理大小杂事。

尽职尽责的她觉得最崩溃的是处理老板的后宫琐事,大房和小三如何雨露均沾。

陈嘉玲一大早在洗手间测孕,老板娘的夺命连环call如约而至,她感受到了无奈的窒息。

从两点一线的办公室穿梭到家庭,又是另一种无声的绑架。

她和男友恋爱四年多,感情尚可,还有待打磨升华,到了谈婚论嫁阶段,未来婆婆的强势干预让陈嘉玲开始重新审视这场婚姻。

重压之下,陈嘉玲快刀斩乱麻,手撕老板全家:你们家的破事,老娘再也不管了。

潇洒地与监狱式职场告别。

她也理性地与男友告别:我想分手。

剧情围绕成年后和童年期两条故事线展开。

40岁的陈嘉玲之所以做事不拖泥带水,得益于她的家庭教育。

把女儿培养成「俗女」,纯散养,生命力强大,从小到大,让女儿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小嘉玲成长在台南小镇中,家里开中药房的,全家都是戏精。

家里每天都是搭台唱戏。

爸爸模仿开车,带着小嘉玲一起兜风。

妈妈和奶奶一起做饭的时候,是要带唱腔和舞蹈的。

幽默感爆棚的家庭氛围,给小嘉玲注入了与生俱来的乐观,而乐观是自信的主要源泉。

本剧演员阵容超强,金马影后谢盈萱戏路极宽,喜剧悲剧都能拿捏,接地气的表演自成一派。

饰演小嘉玲的演员叫吴以涵,圆嘟嘟的脸超萌,你会忍不住跟着她一起哭一起笑。

凭借自然流畅的表演,小小年纪已经是台湾地区潜力股童星,她每年的生日愿望是拿下金钟奖。

吴以涵说和这么多老戏骨搭戏压力超大,大家都会现场临场发挥,增强故事张力。

演爷爷奶奶的演员都是资深话剧演员,夏靖庭是金钟最佳男配,杨丽音则是金钟奖最佳女主。

饰演爸爸的陈竹昇此前凭借《阿莉芙》里的跨性别者Sherry拿下金马最佳男配,表演深不可测。

演员琇琴这次演了一个大大咧咧但不失温情的母亲。还记得当年红极一时的锦绣二重唱组合么?琇琴就是其中一员。

《俗女养成记》着重分析了家庭教育对小孩长大后的重要意义。

小嘉玲的成长环境真的很让人羡慕,虽不是大富大贵的家庭,却享受了十分饱满的人情味。

我们小时候都沦为过大人们邀宠争宠的工具,电影《狗十三》里就有一幕特写,我们有时不得不登上大人们的社交舞台,不知所措地要说一些奉承话,吉祥话。

大姑姑一家来家里做客的那段戏很有意思。

小嘉玲和表姐被大人们强迫营业出「迷你宫斗戏」,比谁英文流利,比谁会下跳棋……

母亲大人怕女儿输棋,还要偷偷调换棋局……

大人们的虚荣心之战,并没有影响到下一代身上。

表姐各方面都很优秀,无论是课本知识还是课外技能,小嘉玲甘拜下风,她感受到的是「友谊第一型」的竞争,表姐要回台北了,小嘉玲哭成泪人。

现在家长圈都流行一句话:女儿要富养。

这个「富」要拆开解读,精神富养比纯物质富养更有用。

小嘉玲有段时间和班长走得很近,班长家境优渥,置身于「名媛下午茶」的梦幻场景中,让小嘉玲有感而发写了一篇作文叫《我的志愿》,她当年很想做一名贤惠的家庭主妇。

回到家,她秒变「小淑女」,喝茶的时候,要先闻茶的芬芳,因为班长妈妈泡的玫瑰花茶真的很香。

班长想去小嘉玲家玩,小嘉玲觉得略自卑,两小孩从家门口经过,亲爷爷热情呼唤自己的时候,小嘉玲猛地回了一句:陈爷爷好。

有一天,两个人在家做功课,班长说爸妈要离婚了。

小嘉玲猛地被震惊了,看似小公主的班长,过得并不幸福,爸妈吵架的时候,班长要捂着耳朵大声歌唱「一闪一闪亮晶晶……」

她不要做淑女了,还是自己的家最幸福。回到家,她猛地抱着爷爷:你不是陈爷爷。

人的成长中,缺爱是最恐怖的。

小嘉玲也算是衣食无忧,但父母能承受的只有这些,物质基本保障外的只能用满满的爱来扩充。

这符合当下更多家庭的刚需:物质需求能保证是基本款,但精神补给绝对是高定款。

大多数父母,能给予子女的物质条件确实有限,但精神能量是无限的,也是最耗费精力的。

这样的家庭氛围给了陈嘉玲强大的反哺,我们看她长大后的爆发力展现。

她属于生活和职场中能文能武的女人,活得真实,毫不做作。

做作的人,或多或少都缺乏安全感,才需要刻意营造出额外的样子,去迎合自己或者他人。

陈嘉玲在工作中能独当一面,虽然只是秘书,上升空间很有限,但她却掌握了这片小天地的话语权,并且不可被取代。

她身上自带气场,这种气场有着双向功能,能自动过滤部分外界的敌意,也能督促自己聚精会神,尽可能避免节外生枝。

就像小时候她第一次去班长家,第一次喝下午茶,她会聪慧地偷学班长妈妈的喝茶仪态,避免让自己出现尴尬。

还有小时候叔叔教她开宠物美容店生意经,小嘉玲真的燃起了兴致,把左邻右里的猫猫狗狗全部带回家洗澡。

她接受新事物能力极强,脑子也活。

不给别人留把柄,也不给别人添麻烦,这样能让自己尽可能多一些独善其身的空间。

这是成年人最理想的独立状态:把精力都放到正经事上,再无闲心给自己加戏,让自己尽可能活得坦荡些。

所以,我们看到了陈嘉玲的能屈能伸。

她身上有可贵的幽默细胞,面对困局,她会靠自嘲来排毒。同学婚礼现场,她把自己灌醉,现场变成轻喜剧。

这大概是她身上一直留存的童真,可以活泼,也可以明事理。

小嘉玲的童年,有很多试错的机会,她和大人们一起试错。

家长似乎对她没有严苛的束缚,纯散养状态,也让她有一颗向往自由的心。

小孩和大人一起接受挫折教育是这部剧最有喜感,也是最引人深思的部分。

奶奶和妈妈虚荣心强,死要面子活受罪。咸鱼放久了舍不得丢,奶奶把冰箱当成阻断保质期的储藏室,硬是逼小嘉玲吃咸鱼。妈妈的好姐妹做的菜包里有蟑螂,小嘉玲发现后和妈妈投诉,妈妈为了不扫朋友面子,强颜欢笑,把尴尬硬是怼了回去。

小嘉玲投诉无门,另生一计。小精灵鬼当然没有吃这些食物,偷偷在外面吃了冷饮,结果闹得肚子疼住院。

家长们开始自责,奶奶和妈妈互相埋怨甩锅。

小嘉玲从小就很有自己的主意,是非观念也很清晰,并不会一味听从家长的安排。

家长自己埋的雷,她懂得小心规避。

她一直问大人:我是从哪里来的。

爷爷说:你是爸爸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我们小时候也经常问这个问题,这是大人们的标准答案)

小嘉玲的爸爸是个心善之人,他会把外面的流浪狗牵回家来,在外看到了弃婴,也会抱回来自己养,这就是小嘉玲的弟弟陈嘉明……(关于陈嘉明出柜,全家都是开明接受,真的很暖)

爷爷就顺口这么一说,说着无心,听者有意,尤其是说给敏感期的小朋友。

小嘉玲当真了,她离家出走,全家都疯掉了。

最后人回来了,大家哭成一团。

爷爷用自己的无心之失,给全家上了一堂生动的亲情课。

大家都在试错中进步,家长没有高高在上的权威感,做错了就勇敢承认,给小嘉玲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有的家长把小孩保护得太好,就像待在一个无菌环境里,抗压性会很差,尤其长大后开始独立适应社会,这时候的弊端就会慢慢浮现。

陈嘉玲长大后,无论是职场还是感情问题,都能快速止损,并且积极找到出路。

她有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源自于从小的锻炼,遇到问题,她不退缩,她能保持清醒,即便小时候不可能一下子找到解决方法,但她一直有一种探寻精神。这种探寻的力量是注入到她的成长轨迹里的。

说到陈嘉玲的感情问题,这真的要感谢家人的从小应援。

她的情路并不坎坷,只是她不想为了结婚而结婚。

小时候,她有两个情感辅导案例。

一个是见证了姑姑的退婚,另一个是帮邻居小姐姐传递情书。

她见证了邻居小姐姐情窦初开的那种憧憬,也见证过姑姑面对婚姻时的痛苦与无奈。

虽然不懂爱情,至少她小时候就认为,长大了不能像姑姑这样受苦,也不能像小姐姐一样,被家里人当街暴打。

她一直很有主意,自己的感情自己做主,自己开心最重要,没必要委曲求全。

《俗女总动员》最后一集非常催泪。

陈嘉玲去台北念大学之前,全家人偷偷录制了一段视频,从日常生活关怀,到谨慎交友温馨提示,暖意浓浓。

尤其是爸爸和奶奶的这段「摩托车上辨别撩妹手法」的生动讲解。

最后一段陈嘉玲和小嘉玲的同框,也是意味深长。

她感谢当年的自己:

这辈子其实很长,长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来,做梦又醒过来;这辈子其实很短,短得你没时间再去勉强自己,没时间再去讨厌你自己。

奶奶去世前和陈嘉玲说的那段话也很感人,她做了60年的陈太太,却没有好好做过自己,她希望孙女可以好好做自己。

爷爷一直把当年那篇《我的志愿》保存了下来,过了塑,后面还写了一句赠言:一日平安一日福,条条道路通罗马。

很久没有看到过在这种质朴感人的剧集了,《俗女养成记》说的是如何养俗女,「俗」讲的是野蛮生长,你不能太娇气,娇气削弱了自己的锐气,毕竟全世界不可能一直宠爱着你。

强烈推荐你们和父母一起看这部剧,成长没有年龄限定,只要你还活着,就要学会好好成长。

就像剧中奶奶为了圆梦,就算唱歌再难听,也要参加比赛,因为她要唱给自己听。

为自己而活,是最幸福的。女孩要富养,女孩更需要「俗养」女孩要富养,女孩更需要「俗养」女孩要富养,女孩更需要「俗养」

 5 ) 四十岁如何再拥有重启人生的勇气?

文/须臾

“进化史教会我们一件事情,
那就是生命不受限制,生命总能打破枷锁,
它们开拓新领域,冲破障碍,
有痛苦甚至很危险,但是,这就是生命。”

这是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一句台词:

它告诉我们,

“生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

《俗女养成记》在2019年首播,2021年播出第二部。

首部播出距今也已经过去两年了,在一口气追完十集《俗女养成记》后,我还曾略有点遗憾地说,

如果是我,应该会选择继续过被陈嘉玲放弃的那种人生吧。

壹 陈嘉玲的人生

电视剧采用了两条时间线相交织的方式叙述,一条讲现在的陈嘉玲,一条讲小时候的陈嘉玲。

小时候的陈嘉玲出生在台南淳朴的乡下,住在一个三世同堂开中药铺的大家庭里,家里有阿嫲、阿公、爸爸、妈妈和弟弟。

围在一起看电视的一家人

这是一个“小孩的感受”最不重要的时代,全家人都在为了生计忙忙碌碌,小孩子要努力照顾好自己不要给大人添麻烦。

陈嘉玲从小便知道一个小孩“自然乖”和“用力乖”的区别,自然乖只需要乖乖听话就好,而用力乖还需要有懂得看大人脸色行事的智慧,

要不失时机地投其所好,才能在劳累辛苦的大人之间拥有辗转腾挪的自由空间。

就这样磕磕绊绊一路长大,升学、工作,直到成为39岁住在台北的台南女儿。

此时的陈嘉玲有一个谈了四年的男朋友,住在房东太太随时都可能开门进来的出租屋里;

有一份名为“董事长特助”实则是全职保姆的工作,在卫生间心慌意乱等待验孕棒结果的时候,都要深吸一口气用温柔地语调回复老板娘的电话盯梢;

在曾经那个不爱洗澡、喜欢打电动游戏的前男友婚礼上,发现对方已然事业有成并娶到了畅销美女作家;

都是大学同学的酒桌上,大家都在讨论婆媳关系、小孩教育问题……

在饭桌上根本插不上话的陈嘉玲突然觉得,曾经自以为是光鲜亮丽的人生,在别人眼里却是大龄未婚、没车没房没老公没小孩的可怜虫。

喝醉酒的陈嘉玲也在疑惑,到底是什么,把自己变成现在这样一事无成的模样。

贰 人生的抉择

人到中年,最害怕的莫过于“一事无成”、“庸庸碌碌”这些词,

尤其是在推杯换盏的酒桌上,多年未见的旧时老友见面,未必有多少情谊,却都免不了用世俗且势利的眼光打量彼此,一个男人过得好不好在于的跑车的车标,手表的价格、太太的年龄……

而一个女人过得好不好在于伴侣的地位、配饰的logo、孩子所在的学府……

一切都是这样直白而又赤裸。

这是40岁的陈嘉玲不想要的,因此她选择了抗争

她选择回家后向自己相恋四年的男友求婚,选择继续在她工作的战场上战斗,

陈嘉玲向男友求婚

男友的母亲为他们添置了台北的房子——陈嘉玲的梦

一切似乎都要朝着一个可控又正确的轨道行进了

但陈嘉玲又犹豫了。

未来婆婆无孔不入的插手她的生活,她新房子的装修,她婚纱的样式,以及对未来人生的选择。

她的上司依然荒唐不可理喻,上司的老婆甚至找上了门, 以为陈嘉玲就是那个存在已久的第三者。

她在工作中邂逅了另一个优质男性,差一点就和对方接吻。

一切又变得不可控了。

陈嘉玲在冲动之下拒绝了婚约、辞掉了工作,将自己在40岁以前获得的一切彻底推翻,

在短暂的兴奋、突然的自由过后,陈嘉玲又再次毫无意外地陷入了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弟弟陈嘉明开车将她带回台南,家里的一切熟悉、安心,但面临的质疑依然更多,

她买了从小害怕但常常去玩的鬼屋,只是因为那栋房子的售价跟自己的存款余额一样,在房子装修、人生大事方面仍然不断跟妈妈有分歧,妈妈爸爸、弟弟、朋友也都面临着各自的人生危机。

最后陈嘉玲找到了一份当外国导游的工作,与蔡永森恋爱,并在第二部的结尾时怀孕了,

但她拒绝跟蔡永森结婚,只想一个人面临生孩子的问题,从而又引发二人的重重矛盾。

这就是典型的陈嘉玲式的人生,自我、勇敢、折腾,但又越出常轨。

陈嘉玲在成年以后,也曾努力追求过符合标准的人生,在台湾作家江鹅的同名小说《俗女养成记》中曾这样写道,

“在我生存的世界里,没有人质疑讲‘国语’比较高级的事实”

而电视剧中的陈嘉玲和小说中的江鹅以及许许多多六年级女生(1970年以后出生的人)一样,都在拼命朝着另一个讲国语的世界毫不犹豫地奔去,

“我从来没有犹豫,自从开始上学以后,前往那个体面的、轻松的、明亮的世界,就一直是我的唯一选项”。

她们也都曾想成为那种“优秀又好命”的女人,只是到了快40岁才发现,自己和这个标准之间,已经离题万里。

陈嘉玲放弃了人生中看起来还不错的那些选择,即二十多岁的我觉得不该放弃的选择。那些选择中看似令人心烦的因素,如果换个角度想,似乎也并非完全不可忍受。

很多人都会在人生的关键时刻面临这样的抉择,也有很多人哪怕在30岁以前就选择了妥协,因为不知道放弃会意味着什么,更没有勇气放弃已经拥有的一切。

所以陈嘉玲才如此让人喜爱、让人佩服。

看过电视剧的很多人都说是因为从小家人的爱,给了后来的陈嘉玲敢于放弃的勇气,

但我却认为,虽然陈嘉玲一路的成长是单纯的,但她面临的世界绝不是仅仅被爱包裹无忧无虑的世界。

她从小便经历小姑姑因放弃婚约而与家人断绝往来,也经历过阿嫲对远方大姑姑家的偏爱和对爸爸妈妈的忽视,更经历过有些恐怖不是很美好的性启蒙,以及青春期中和妈妈与自我的激烈的磕磕绊绊……

陈嘉玲大龄悔婚的姑姑

而她敢于放弃的勇气,更在于,她从一个小小的人到慢慢长大,一直自生自长的聪明和智慧。

她从小就能对身边种种微妙的苦难有所察觉,人生漫长的阅历和思考,逐渐让某些从前想不通的事情灵光一现、打通经脉,童年那些残缺的真相、成年人的种种无奈、疲惫、不足为小儿道也的欲言又止,都在成长中一点点补全。

而正是因为这些如同树苗扎根一样,愈发深入地底、触及世界真相的明白和懂得,让陈嘉玲更清晰的理解这个世界对人的约束和桎梏,

曾经的她也许一心想抛弃阿嫲口中那些“歹命”的选项,但后来她发现,如果实在做不到,那就算了。

叁 女性的桎梏

电视剧中最令我触动的,除了陈嘉玲的勇敢,还有身为女性所不得不面临的种种桎梏。

在《俗女养成记2》的第二集中,小陈嘉玲看着自己内裤上的血迹,在错愕和震惊中,迎来了自己成长为女人的重要时刻。

而39岁步入40的陈嘉玲,也不得不面临自己可能提前进入更年期的种种状况,皮肤干燥、热潮红、盗汗卵巢功能老化、提前停经……甚至被医生告知,如果还不计划生小孩,就要没有时间了。

月经,对每一个进入青春期的女性来说,都是不可回避的人生课题。与之紧密伴随的,是中国传统家庭一直讳莫如深的——“”的话题。

陈嘉玲接受的第一堂性教育课,是阿嫲拿着一颗释迦,告诉她女性贞操犹如会被捏碎的释迦,一旦婚前不是处女,就会没有任何价值。

这堂性教育课的起因是,小陈嘉玲和她的朋友蔡永森,一直作为信使,为邻居家的姐姐阿娟和阿诚哥哥传递情书。

小陈嘉玲看见过陷入甜蜜爱恋的阿娟姐姐脸上幸福陶醉的表情。

但因为情书遗落被邻居捡到,阿娟的事在左邻右舍传得沸沸扬扬,阿娟姐姐的父母感觉经历奇耻大辱,在街上对女儿一顿毒打,而后很快搬家离开了这里。

因此小陈嘉玲也看见过,被当街痛打的阿娟姐姐脸上的眼泪和无助。

年龄尚小的她或许不理解何为青春期纯真的爱恋,也不懂所谓女孩子的名声到底意味着什么, 但她看得明白恐惧、丢脸和嘲笑。

而全家人的这堂性教育课来的恰逢其时,让小陈嘉玲陷入懵懂的震惊中。

挨打的阿娟姐姐

而与性紧密伴随的,同样也是所有女性无法回避的另一个话题:生育

虽然在电视剧中没有过多提及,但在小说中,江鹅提到妈妈因为结婚五年才生下一个女儿,所以一直保持吃早斋的习惯来感激上天的恩德,而在生下她以后,又开始了日复一日地打排卵针,直到弟弟出生。

成年后江鹅这样写道:

“由衷庆幸还好后来有了弟弟,并不是默认这个父权结构,而是当绑在十字架地人是自己母亲的时候,就觉得无论如何可以先下来真是太好了。”

这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明白父权挤压、男女地位不平等的女性,对另一个是自己母亲的女性所经历的苦难和折磨,所给予的令人感动的悲悯。

而如果说江鹅经历的第一堂女性生理课是小时候巴在梳妆台前看母亲打排卵针,

那么陈嘉玲经历的第一堂女性生理课,是不可置信的得知大姨妈要来四十年,来月经不能吃冰、吃冷、吃炸、吃辣,

更是妈妈和阿嫲对生孩子之痛的夸张又写实的描述,

也是小陈嘉玲无奈的问当女人真的没有一样好的吗,妈妈和阿嫲一齐说:“没有”。

也许总是女性最能感同身受作为女性的不易,尤其当这个女性是自己的女儿时。

但女性依然避免不了让自己的女儿也一同走入这个父权社会的桎梏中,因为如果不走进去,女性就面临另外一种生育之外的苦。

那些狭小圈子内的闲言碎语、传统标准内的过多期许、以及期许落空后所承受的失败者的恶名。

可是就算真的走进去了,接踵而来的除了生育的苦,还有其他更多说不上来的东西,

江鹅对此这样描述:

“女儿拦阻不了母亲的苦怨,但是用黄金青春陪伴她的余生或许可以缓解一下哪个什么。哪个什么?那个整辈子的怨气蒸腾出来的云啊雾啊,连身在其中的人也说不上来究竟是什么。”

身为这个世纪的女性,回头看是父母辈难以打破的终身信条,无论是旧时代还是新时代的女性,作为女性的桎梏始终难以摆脱。

而向前看,又是无数不知道如何抉择的人生分岔。我不知道多少女性会拥有和陈嘉玲一样敢于放弃的勇气。

但江鹅也说过:

“即使我们都生在这样一个大幅度重新审视人权的时代,仍然有许多女人,因为压力,或爱,或制约,自主选择或身不由己地投身传统角色,背负起一身的责任重担。无论甘不甘愿,都是难”。

所以江鹅还说,

“如果有旁人还要说些挑剔的闲话,说人家没有端好哪杯茶,捧好哪块碗,任何人听见都应该立即把茶杯塞进他嘴里,或把碗砸在他头上”!

而在我看来,

既然有些选择做与不做可能都是错的,

在一条没有预设的轨道上前行,

你要做的就是听从内心的召唤,

你也总会找到自己的出路。

END

幕间 | 说剧

幕间休息,与我一起看戏。

 6 ) 生命总有自己的出路

看完整部剧真的很羡慕陈嘉玲啊,小时候天真可爱,身边都是爱她的人,还有青梅竹马的暖男蔡永森。长大后亲戚关系还是很好,40岁父母健在,弟弟懂事,青梅竹马还在。最令我羡慕的就是最疼爱她的爸爸了,她爸爸真的是很好很好的爸爸,令我想到我自己的爸爸,我的爸爸也很好,可惜他陪伴我的时间不够长。那我就好好珍惜我还拥有的吧,一切都还来得及。

40岁的陈嘉玲在前男友的婚礼上出糗,和谈了四年多的未婚夫分手,拒绝了中意自己的年轻多金帅哥,辞掉了一直心有怨念的工作。40岁的陈嘉玲很勇敢,生命总有自己的出路,陈嘉玲最终也在40岁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时间很长,总有重新来过的机会。不知道我何时找到属于我的出路。

 7 ) “Loser”的人生,就不值得过了吗?

“中年危机”、“中年焦虑”是困扰人类多时的问题,据说这是进化过程中留在人类基因里的方程式,因为远古时期的人类,只能直立行走到四十岁,四十岁以后,他们要么就挂了、要么就退化为爬行类动物……我不知道这有没有科学依据,不过,中年危机的确是个全球性问题,无论是首富还是平民,都逃不过它的“诅咒”。

近期,一部探讨四十岁女性的中年危机的台剧口碑爆了,豆瓣9.1分,短评里都在夸“细节丰富”、“故事平淡温暖”,它就是——《俗女养成记》。

先不要被它的名字吓退,压抑住点下关闭键的手,你会发现,它的故事比剧名更值得期待。

女主角陈嘉玲,39岁,一名生活在台北的台南人士,没房没车没事业,约等于大部分北漂。

在一家公司做董事长助理的她,头衔听起来很威风,实际上是个工薪阶层的大型保姆,不止要准点提醒董事长吃饭喝水,还要帮董事长老婆监督老公,甚至要帮董事长的小三刷信用卡买包买房,蹲个厕所光着屁股也要时刻准备着接听领导、领导一家的电话。已经在公司待了十余年的她,写下了一抽屉的辞职信,却一直缺乏把辞呈甩到老板脸上的勇气。

职场失意,情场会得意吗?并没有。陈嘉玲和男友拍拖四年半,两人早就已经没有了火花,失去了荷尔蒙助兴,褪去了激情。即使同一屋檐下同吃同住同睡,不过就是比较亲密的室友,“老夫老妻”状态的他们,已经走到了面对彼此的裸体都能坐怀不乱、把上床亲热当成义务的阶段了。

最重要的是,陈嘉玲,已经,39岁了!一个立即奔四的“老女人”,面对18岁啵啵脆的小女生会由衷羡慕嫉妒她们脸上饱满的胶原蛋白、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模样。什么时候开始,男领导不再对她展现好脸色,小女生开始叫她阿姨,同龄人都已事业有成结婚生子,唯独陈嘉玲,还在大闹前男友婚礼把老脸丢光,把自己的最后一点自尊心耗尽。

对上司唯唯诺诺、对男友不咸不淡、对生活毫无热情的陈嘉玲,这副样子,是不是像极了在北上广深丧极的你。生活已经这么丧了,为什么还要看这么丧的电视剧?不过,《俗女养成记》不止有丧的一面,还有温情的一面。

这部剧细细陈述陈嘉玲的成长轨迹,每一集都会带观众回到她的小时候,生长在台南乡村的她,家境普通、成绩普通、外貌普通,但却有着一个非常温暖的家庭。家人对陈嘉玲从小就没有什么大要求,只希望她顺顺利利长大,平平安安结婚生子,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妇女。这样的普通人生,只要99.9不到100就能拿回家!(并不是!)

陈嘉玲不想过家人期待中的普通人生,她想要出人头地,于是高中毕业后,不顾家人的反对阻挠,执意选择了去台北上大学。毕业后留在台北工作,在CBD浮浮沉沉二十年,还是没能混成衣锦还乡的样子。

这让很多漂在一线城市的工薪一族很有共鸣,为什么辛辛苦苦打拼了这么久,还是没能成功、没能活成朋友圈里人人都羡慕的样子呢?就像《俗女养成记》的片尾曲那样,“有好命人,有歹命人”,有人一出生就活在锦衣玉食中,有人不用奋斗随随便便就能成功,也有人奋斗了一辈子才赶上好命人的起跑线。

只不过,由于幸存者偏差效应,我们只能看到成功人士的成功人生,无视了那些平凡人的平凡人生。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里、成功学的熏陶之下,很多人会认为,只有开豪车、坐邮轮、游世界、每天在伦敦、纽约、意大利等不同国家豪华酒店大床上醒来的人生才是值得过的人生。人间不值得,但如果能天天晒高端定位,人间就有一点值得。

然而,世界上只有百分之十的精英富豪阶层,剩下的百分之九十, 都是普通人,普通人过着朝九晚五、做个体户生意、乃至是仍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日子,一昧地宣扬成功学,并不能让所有人共同致富,只允许精英存在、只歌颂上流阶层的生活,不是童话,就是极端社会达尔文主义。

《俗女养成记》的好,就在于它正视了大多数普通人的人生,不霸道、不偏颇地告诉观众,你看,即使我们这么平凡、这么不起眼,也还是值得拥有快乐的日常。陈嘉玲这么普通的孩子,也还是拥有全家人无条件的爱、有累了可以倒下的退路。她后来终于鼓起勇气辞职、跟男友提出分手,回到台南老家和家人一起生活之后,与自己、与现实达成和解,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

坦然接受自己是普通人的事实,明白到普普通通的人生,也需要竭尽全力来过。既然不能出人头地、注定不是成功人士,那么就学会放弃吧。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趴下吧,不要再勉强自己,不伟大的梦想,也可以存在;不闪光的人生,也值得过下去。

台剧的文艺复兴

除了《俗女养成记》,今年还有另外一部台剧也口碑大爆——《我们与恶的距离》。

《我们与恶的距离》豆瓣9.5分,几乎稳坐年度高分华语剧冠军宝座。这部剧讲述的是一桩无差别杀人事件牵连起的多个家庭之间的纠葛,还探讨了社会舆论、司法、以及媒体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影响,对人性的刻画真实而全面。

什么时候开始,台剧悄悄改头换面了?它不再是我们脑海中一昧贩卖糖分的台湾偶像剧,而更多关注起了现实主义题材,开始着重描写真实世界。台剧的主角不再只是霸道总裁和灰姑娘,还有陈嘉玲一家这样的小市民,有《我们与恶的距离》里的媒体人宋乔安。

同样也有涉及犯罪、司法、人性的台剧今年还有另外一部——《噬罪者》,讲述了刑满出狱的服刑人员要如何重新适应社会,而社会又会以怎样的面貌面对曾经的罪犯,这当中所触及的人性深度层面,正是如今国内大部分国产剧所缺少的。

2015年,台湾导演还根据著名作家白先勇的小说拍了一部剧《一把青》,讲述的是战争年代之下被命运捉弄的“倾城之恋”。2016年,杨丞琳主演的迷你剧《荼靡》,呈现了女性面临重大人生选择时的成长及觉悟。

即便是依旧存在霸道总裁戏份的《我们不能是朋友》,它探讨的话题也更深刻了,都市男女出轨心理描写,非单身的霸道总裁诱导非单身的灰姑娘双双出轨,这么一来,是不是比简单粗暴的“霸道总裁爱上我”要有趣得多?

从霸总到深刻多样的题材,台剧一直在发展,提起台剧,我们想到的不再是《恶作剧之吻》、《王子变青蛙》、《命中注定我爱你》这些古早时期的偶像剧,而是《我们与恶的距离》、《俗女养成记》这样日益精良、更有深度的剧。

有人说,这种现实主义题材大陆也有,我们地大物博,发生的事情、拥有的社会资源更多样,但为什么大陆国产剧依然日复一日地批发甜死人不偿命的“现男友”、前男友、帅老公?围观一下我们今年暑期大爆的一部剧——《亲爱的,热爱的》,热搜上除了发糖就是高呼“男友好帅”……也不是说这样不行,生活太苦,我们需要从影视作品里寻找一点甜,不过,糖分摄入过量,对身体不好。

就在前两年,人人都以为台剧没落,没想到,台剧求新求变、谋取精进,再度翻红,台剧的导演编剧,不甘于只拍高糖剧,试图在每一种题材中获取养分创造新的生机

就连看似日常平淡的《俗女养成记》,也为女主角设置了一个同性恋弟弟的角色,弟弟向家人出柜时,妈妈的反应很平常,她说:“我早就知道了。”因为妈妈在弟弟高中时偷看他的日记,知道这个秘密后,她第一反应不是愤怒,而是去学习关于同性恋的知识,最后她得出的感受是:他已经这么辛苦了,我想让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他并不孤独,还有我。此番用心,是谓包容。

大陆不缺少资源、不缺少导演编剧演员,那我们缺少了什么呢?这个问题太大了。《俗女养成记》女主陈嘉玲在面对妈妈说她浑浑噩噩四十岁还一事无成时,说了一句《侏罗纪公园》里的台词:生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我希望,国产剧也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幕味儿(movie1958)

 8 ) 刷新13年收视纪录,这部9.3分华语剧口碑爆了

今年可以说是台剧的大年。

上半年有《我们与恶的距离》,提前锁定华语剧“年度最佳”。

下半年还有Netflix首部原创华语剧《罪梦者》,吸引着无数观众的目光。

在此期间,又播出了《灵异街11号》、《噬罪者》等口碑尚佳的剧集,让人根本追不过来。

万万没想到,这两天又有一部新出的台剧口碑爆了——

俗女养成记

这是由台湾华视(CTS)自制的一部剧集。

《俗女养成记》自播出后,收视率屡飙新高,首播收视更是超越了《我们与恶的距离》。

不仅如此,它还创下了一项纪录——

华视13年来,自制剧的收视最佳。

图源镜周刊

除了收视破纪录之外,《俗女》的口碑也相当不错。

豆瓣评分9.3,七成观众给出五星好评。

老实说,最开始注意到这部剧,是因为它强大的主创和卡司。

导演严艺文,曾凭借《天使的收音机》获金钟奖迷你剧集女主角奖,这部《俗女养成记》是她跨行做导演的处女作。

在剧中,她也客串了街坊邻居、媒婆、学生家长等多个角色。

除了严艺文之外,片中的不少演员,都是她之前梦寐以求的合作对象。

用她的话来说:“其实我现在的膝盖已经烂了,因为这些演员都是我跪着请来的。”

正因如此,你能在剧中看到太多熟脸——

男主演温升豪,在《我们与恶的距离》中和贾静雯有精彩对戏。

上:《我们与恶的距离》

下:《俗女养成记》

另一位男主演陈竹昇,是《大佛普拉斯》里面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角色之一。

上:《大佛普拉斯》

下:《俗女养成记》

还有大家熟悉的金钟视帝吴慷仁,也在剧中也有精彩的客串戏份。

上:《一把青》

下《俗女养成记》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还是此剧的女主演谢盈萱

在去年的金马奖上,她凭借电影《谁先爱上他的》击败周迅、曾美慧孜等人,获得金马影后。

不同于在《谁先爱上他的》中大量的悲情戏,谢盈萱在此剧中饰演的陈嘉玲,是一个神经大条、充满喜感的角色。

她表示,这其实是目前演过的作品里,最贴近她自己性格的一个人物。

陈嘉玲在台南出生长大,后来去台北闯荡了近20年。

今年已经39岁的她,是个不折不扣的大龄“俗女”。

她既没有大富之家的出生,也没有花容月貌的颜值。

唯一“擅长”的事情,就是在拍照的时候闭眼”。

陈嘉玲的工作,是某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助理。

虽然听起来很高级,但实际上就是一个需要二十四小时服务的职位——

对于老板,她要事无巨细地准备每一份文件,安排每一次行程。

对于老板夫人,她也要毕恭毕敬地接起每一通电话,满足喂药、喂水果、拍照等奇葩要求。

最夸张的是,就连老板和小三私会,给小三看房这种事,也需要陈嘉玲去一一操办。

虽然顶着个特级助理的名头,但是这份工作和女佣没多大区别。

陈嘉玲虽然有诸多不满,但是为了生活下去,只得选择忍气吞声。

不仅工作不顺利,陈嘉玲的感情也是一言难尽。

她有一个恋爱四年的男朋友,同居了三年半。

相比恩爱的恋人,他俩现在更像是同居的室友。

可是,当被别人评价为“老夫老妻”之后,他俩却不乐意了。

迅速回家打扮了一番,准备重新上演干柴烈火的戏码。

不巧的是,万事俱备,陈嘉玲却发现自己来了大姨妈。

两个人心照不宣地相视一笑,然后各干各事:

男友转身就在客厅看起了电影,而陈嘉玲也回到房间看起了杂志。

彼此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互不打扰。

如此猝不及防的反转,不禁让人觉得诙谐可笑。

但是在笑过之后,却暴露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他们之间已经只有“习惯”,没有爱了。

男友对于陈嘉玲的焦虑毫无察觉,更重要的是,未来的婆婆也对陈嘉玲诸多苛责

小至衣服穿着,大到干涉她的工作,甚至强迫她要学瑜珈、学做菜等等,使她越来越觉得喘不过气,甚至每天失眠到天亮。

眼看婚期越来越近,甚至连婚礼、婚纱等细节都筹备好了,陈嘉玲却突然提出了分手。

对于一个39岁的女人来说,放弃一段稳定的感情需要很大的勇气。

但更让人惊讶的是,陈嘉玲在悔婚之后,连工作也辞了。

她总算过上了梦寐以求的自由生活:

不必再为老板的鸡毛蒜皮事情发愁,也不必在男友和未来的婆婆面前装淑女。

每天白天宅家看剧吃零食,晚上独自一人喝醉了酒就睡觉。

短暂地放纵过后,她却意识到:

今年已经39岁的自己,似乎一无所有了。

她真的一无所有了吗?

当然不是。

在陈嘉玲工作和感情接连受挫之后,她回到了台南的老家休息。

这是养育她成长的故土,是她最熟悉和依恋的港湾。

陈嘉玲出身于一个中医世家,一家人靠一个中药铺维生。

她小时候最难忘的记忆,都和这个中药铺有关。

剧中也以两条线进行叙述——

一条是长大后的陈嘉玲,一条是念小学的陈嘉玲。

不同于在成人世界里的鸡飞狗跳,儿时陈嘉玲的种种经历,都是以一种温馨治愈的画风来呈现。

虽然大多数都是家长里短的故事,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情节。

但是,恰恰是这种接地气的画风,让观众感到无比亲切,甚至从剧中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

另一方面,陈嘉玲儿时和家人的羁绊,其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她在成人世界里的抉择,也在某种程度上治愈了她所面临的困境。

比如悔婚这个事,就有过先例。

在陈嘉玲小时候,她的姑姑由于男方家庭的羞辱,毅然放弃了一段婚姻。

作为旁观者,陈嘉玲亲眼见识了姑姑从即将结婚,到放弃婚姻的全过程。

事发之后,姑姑不仅要面临全家人的责难,还独自承受了所有的经济损失。

即便如此,在返程回家的路上,陈嘉玲却从姑姑的眼泪中读懂了一名独立女性的选择与坚持。

可以说,姑姑的这份勇气与执着,也在无形中影响了成年后的陈嘉玲。

剧名“俗女养成记”,“俗”即普通、平凡,但却又包含了世间大众的百态。

“俗女”没什么不好,她们同样温柔迷人,懂自己想要什么。

这部剧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其实恰恰在于它是一个“俗人”的故事。

剧中的陈嘉玲并无特别的过人之处,但正是因为它的普通,甚至说“俗气”,才让我们能够真实地一探40岁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困局。

正如谢盈萱所说:

“我跟陈嘉玲一样,曾经在自信与自弃间转圈。这个戏照映了太多,照映了 39 岁的我,如何遇见 39 岁美好的陈嘉玲,也将这个作品献给所有女性们。”

剧中有一句点睛之笔的台词:

“这辈子其实很长,长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来,做梦又醒过来;这辈子其实很短,短得你没时间再去勉强自己,没时间再去讨厌你自己。”

人生转瞬,一个女生应该怎么活才是标准答案,这部剧并没有告诉我们。

用导演的话来说,《俗女养成记》更像是一个关于和解的故事——

当你进入一定的人生阶段之后,你可以原谅那个不成材的自己,可以跟工作感情生活不如意的自己握手言和,也可以接受自己的普通和平凡。

成功并非人生唯一的评判标准,最重要的是,不管几岁,我们都要永远热爱现在的自己。

*本文作者:张不才

 短评

好看的喜剧总能在笑泪中抚慰人心,儿时的回忆简直太经典,足够超越时代与地域,彷佛是你我曾经经历过的故事。小嘉玲实在太会演、太可爱了,应该说这家人实在太可爱了,每一个眼神与互动都搭配的天衣无缝。 真的好喜欢陈家这家人-偶尔固执偶尔温柔的阿公、刀子嘴豆腐心的阿嬷、乐天知命又诙谐的嘉玲爸、任劳任怨也是最重要支柱的嘉玲妈,还有浸淫在这样氛围里成长成鬼灵精的小嘉玲,与长大跌跌撞撞后终于找回自己的陈嘉玲,或许我们可以在其中看到熟悉感, 跟着笑闹、动容,也回望了曾经无比纯真的自己。 好看的喜剧,值得推一个~

5分钟前
  • 力荐

我們終究長成不是父母所期待的樣子, 但他們依然接受愛著我們...我們也要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好好愛自己.

7分钟前
  • 春草
  • 力荐

建议大陆不要拍女性题材电视剧了,台剧和美剧够看了,没必要再浪费资源金钱时间去拍那些假模假式的女性主义。

11分钟前
  • 老苏的马甲
  • 力荐

“妳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長,長到妳可以跌倒再站起來,作夢又醒過來;妳又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短,短得妳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沒時間再去討厭妳自己。”主旨就是这句了,好笑又好哭。阿嬷去世那集特别感人,让我也回忆起外婆给我讲物理化学和红楼梦,叫我傍晚千万不要在落日下看书,躺在床上给我讲道理,看她坐在房子的东侧边与人闲聊边织毛衣的小时候。尤其喜欢陈竹昇的表演,让人完全忘掉他就是肚财。惊喜是居然还有吴慷仁客串。

13分钟前
  • 嗜睡的小羊驼
  • 力荐

里面的爸爸是一百分的爸爸

17分钟前
  • 音量拉大
  • 力荐

也许是今年最佳台剧,喜欢它远甚于《与恶》

21分钟前
  • 曾于里
  • 力荐

还需要多少年,大陆电视剧会把39岁女性作为女主,那我们与台湾的距离就还有多少年。//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性格中的一个面向,大儿子其实是爸爸有点儿怂且循规蹈矩的那一面,而小儿子是爸爸梳油头穿西装的这一面,看起来更得体的一面。

26分钟前
  • ____anybody
  • 推荐

它最终导向的还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家园回归,假设有一个地方永远向你张开怀抱,且里面的家人仍能畅通无阻地和你使用同一套语言系统,真正的接纳和包容。残酷的现实是,共同的语言系统在成人离家后难以寻回,这不仅是我们与父辈,也是父辈与他们父辈的共同命运。也许的确有一个地方是随时随地可退守回归予取予求的,我称之为回忆。如果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家庭,一个人的人生会柔软很多。最后二十分钟的大团圆,的确温润了干枯的心,母亲接纳儿子的心路历程在在是叫人心向往之的爱的证明。而都市里那些无路可退的陈嘉玲们,人生半途想转身清零的出路在哪里,哪里能觅回童年时那间不敢踏入的闹鬼屋,并亲手刷成自己的童话梦?于是我份外惦记那些下落不明的女子,坚决拒婚的姑姑,偷写情信被毒打的阿娟,她们后来如何了?可有获得与之匹配的自由与人生?

29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还行

要有很多很多的爱才能养出一个陈嘉玲。最喜欢的两个片段,一个是小姑子走了,婆婆和媳妇在厨房跳舞;一个是阿嬷唱《纯情青春梦》给自己。

32分钟前
  • 说有万里山
  • 力荐

五星!竟然还有吴慷仁!小孩子怎么可以演的这么好,吊打鹿晗!用插叙的方式讲一个女生的生活,很治愈。

36分钟前
  • 种豆于南山下
  • 力荐

好羡慕陈嘉玲这一家子哦!特别是爸爸,简直中国电视史最好爸爸第一名,虽然觉得她踹大荣踹得任性,但想想我是一天也没体验过这么有爱的家庭生活,可能在爱里富养大的女儿才有这样的无所畏惧吧

37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一日平安一日福,条条大路通罗马”。原来人生的道理,阿嫲早就讲给我听。

39分钟前
  • Mirror
  • 力荐

看了推薦馬上開始追劇,真的很好笑了,而且陳嘉玲小時候的故事那些我覺得更好玩,小女孩演技也超棒。但說實話看到最後的結局很失望,赤裸直白總結下來就是:小地方的女孩不管怎樣努力進了大城市過上了更優質的生活,她犧牲了青春戀愛和婚姻家庭,最後還是拋不開世俗眼光必須結婚。明明遇上了更好的高富帥,輾轉一番推辭拒絕,到最後還是要回到鄉下老家和離過婚且收入不如自己只是小學時暗戀自己的男同學結婚。所以,這是教導現代女性:「別瞎jb折騰了,妳看妳們到了40歲結果不還是要這樣“返璞歸真”回到“小確幸”的生活才是真理和王道」嗎?那請問現代女性還唸什麼書?努什麼力?像陳嘉玲阿嬤那樣一輩子連字都不認識不就行了?早早結婚嫁男人相夫教子就可以了?越想越氣,本來打4星,寫完短評決定再減一顆星。這種廉價的人生哲理不分大陸和台灣!

42分钟前
  • 凌小仙大人
  • 还行

好看,跟韩剧《请回答1988》差不多的类型,真实幽默,演员演得非常感人。

47分钟前
  • 迷迷
  • 力荐

陈嘉玲是幸运的 有爱她的爸爸妈妈阿公阿么 有绝望后揪着她起来洗干净一起回家的弟弟 还有回到老家以后有从小陪伴他的蔡永森(已经离婚恢复单身)在等她 还有只要157万台币的独栋带庭院温馨小宅子可以买 还有阿么告别式上特地从台北跑来的不管怎样都爱过她的前任 还有在台北欣赏她一直想帮她的Mark给她机会与小女生们竞争面试高薪工作…… 在她身边的每个人都有情有义 一个女生也只有在戏剧里才能同时拥有那么多 然后潇潇洒洒的说一声 啊我要做回自己 这要怎么说呢 就是这部戏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真实的 刻画的淋漓尽致 连带着软糯的台语都咿咿呀呀的动听 而五星的点是因为把这些细枝末节成功聚集在一起就是戏剧了 演员的演技都太到位 栩栩如生 棒!

49分钟前
  • S
  • 力荐

你原谅了生活,生活就原谅了你。当你走进鬼屋,才明白恐惧来自你自己。当你能够选择放弃,你才知道,什么是你值得拥有。

54分钟前
  • 读书有福
  • 力荐

我知道你会做我的掩护,当我是个逃兵。

58分钟前
  • 冷兮兮
  • 力荐

好羡慕她40岁一事无成转身还有爱她的家人,一如既往的青梅竹马,她退回去可以有踏实的依靠,而一些人如果退只会更伤更痛

60分钟前
  • 塌鼻子少年
  • 力荐

台剧已不再是偶像剧的天下,而内地剧现在的走势却在倒退。

1小时前
  • 四道风
  • 力荐

怎麼可以做到又這麼好笑又那麼好哭啦!

1小时前
  • 太陽午夜爆炸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