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梁海战

战争片韩国2014

主演:崔岷植,柳承龙,赵震雄,晋久,李贞贤

导演:金韩民

 剧照

鸣梁海战 剧照 NO.1鸣梁海战 剧照 NO.2鸣梁海战 剧照 NO.3鸣梁海战 剧照 NO.4鸣梁海战 剧照 NO.5鸣梁海战 剧照 NO.6鸣梁海战 剧照 NO.13鸣梁海战 剧照 NO.14鸣梁海战 剧照 NO.15鸣梁海战 剧照 NO.16鸣梁海战 剧照 NO.17鸣梁海战 剧照 NO.18鸣梁海战 剧照 NO.19鸣梁海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9 20:09

详细剧情

1597年的朝鲜王朝危机四伏,朝鲜海军主力随着大将李舜臣(崔岷植 饰)被贬而遭受巨大打击,军纪溃散,只剩少量军舰。而倭寇伺机派出胁坂安治(赵震雄 饰),协同令人闻风丧胆的“海贼王”来岛通总(柳承龙 饰)的海盗军共同出击,势必攻克汉阳。危急关头,李舜臣力排众议,决定率领仅 剩的十几艘军舰前去鸣梁海峡迎战倭寇。李舜臣先是派遣部下任俊永(晋久 饰)去敌方汇合卧底俊沙(大谷庆彦 饰),又重振军心,以“勇者生,畏者死”的气概,号召与倭寇决一死战。 决战开始,李舜臣身先士卒,死守血岛,击溃“海贼王”好几拨先遣军,关键时刻任俊永的哑妻(李贞贤 饰)读懂他的唇语发挥作用,使得李舜臣将船成功获救。最终军民协力,重创了日本舰队,创造了世界海战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长篇影评

 1 ) 论如何在电影中正确抗击日本侵略者

     当我们醉心于抗日神剧的时候,韩国人又给了我们一个响亮的耳光。《鸣梁海战》自7月30日在韩国上映以来,已超越《阿凡达》达到韩国影史单日观影人次之最,并成功超越所有韩国院线电影,成为韩国电影票房的新霸主。高票房的背后包裹着韩国人强烈的爱国情绪之外,严谨的制作态度、气势恢弘的战争场面、个人英雄主义的展现在同类电影中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对于硬件的考究让《鸣梁》已注定成为一部高水准作品。关于历史的认真解读成为开篇的亮点,其中最细心的莫过于在于倭寇军服装、道具、装备的制作上。在还原历史的前提下,丰臣秀吉时期日军的铠甲、旗帜、武器等进行了无节制的表现,值得一提的是,倭寇军铠甲的制作精良程度比起日本古装剧有过之而不无及。这样,倭寇军摄人的气势也透着无比强大的装备扑面而来,倭寇军精良的硬件设施更是给朝鲜军造成了最大限度的反衬效果。换句话说:就是尊重对手就等于尊重自己。很多人对于韩国自大的爱国心颇为反感,然而电影中朝鲜军仿造明式制作的铠甲、李舜臣印着汉文的宝剑、写满汉文的密函和战略图等等细节的合理出现,又何尝不是对历史的尊重呢?

    在重头戏海战的处理上,《鸣梁》更是达到了韩国古装剧以来最高的水准,最大的亮点在于细节的处理与大型场面的掌控之间展开了良好的切换。在突出两国战争的战术与布局外,不忘对每一个小角色进行详细的刻画,小与大的融合式处理已成为海战电影的典范。如此水准的制作更是隐约看到了《复仇者联盟》和《加勒比海盗》的身影,对于前几年热衷于表现古装战争场面的国产电影(《赤壁》)来说,看到如此场景不知有何感想。想象的到,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如何把11艘战舰战胜300艘战舰的战争过程完整铺展在银幕上,在视觉赋予上把不可能化为可能,而《鸣梁》恰恰做到了。

    从气势上来说,李舜臣将军已在决战之初做了破釜沉舟的打算,必死的打算和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感染到下属每一位将官、每一位士兵。在平定了内乱后,李舜臣至此已成为所有将官的托付,即使为他战死沙场也在所不惜。此外,在民众看到朝鲜军一次次击退倭寇军,信心更是大受鼓舞,心中的恐惧已转化成伟大的勇气,直至冒死毁掉装满炸药的草船,让这一幕成为鸣梁海战的转折点。反观倭寇军,侵略者通常是胆怯的,毕竟在别人的领海作战,气节本来就输了一节;再加上朝鲜军民合一、同仇敌忾的气势更让侵略者理亏了更多,恐惧已不知不觉占据了侵略者的内心。
    
    战争的胜利更在于战术上的运用得当,李舜臣将军的勇气和智慧通过完美的战术完美的体现。朝鲜方以主船为牵引,给了倭寇军的轻敌之心,海贼军(倭寇联合军的一个分支)遂小队小队形式的出船。在朝鲜军一轮反击得胜后,更是一次次浇灭了倭寇军嚣张的气焰;海峡海潮和旋窝的出现,冥冥中似乎天意在主宰着战争的走向,在朝鲜军占据良好的作战地理位置后,海贼军再一次陷入了朝鲜军战术上的牵制,在海贼战船连番在旋涡中折损后,后面跟进的朝鲜战船更是把海贼军一举歼灭。随着海贼军一次次进攻的失败,心浮气躁的海贼军也是失去了原本该有的信心和理性,疯狂的进攻已加速了自身的毁灭;加之面合心不合的海贼王军团与正规军团各自为战,更是犯了兵家大忌。对于围困于旋窝的海贼军,正规军的不出兵救援的决策让原本占优势的倭寇军更是把所有主动拱手让人,直接导致此次战争的失败,丧家败逃已成为倭寇军的定局。

    能赢下这场战争无疑是天时地利人和。不过最关键的是,此次战役的胜利无不跟每一位朝鲜人民的决心有关。正是在全体军民的同心协力下,原本散乱的抗倭组织凝聚成了一只粗壮的拳头,打退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也许这才是抗日电影应有的态度。在国产抗日神剧泛滥的今天,为何不可以沉下心来,对历史进行细心加工,多出真正有教育意义感染民众的抗战作品呢?多一份对历史的尊重无疑是最当下的尊重。真希望我们能在电影电视上看到的抗日剧不再是依靠个别山中奇侠、武林高手和奇人异事,而是全体军民觉醒、共同抗击侵略捍卫家园并把无限悲痛化为强大力量的决心。

    《鸣梁》恰巧在选择在国家公祭日前一天公映,意味的多重性不言而喻。在我们以祭祀活动来缅怀历史、反对战争的那天,何尝不在文化上进行革新、创造出更多让人民共鸣的反战作品呢?

 2 ) 李舜臣是一个人

《鸣梁海战》被一些人附会为韩国电影的神作,因为它在2014年刷新了韩国电影票房的历史新高(近1800万观众人次),可实际上,高票房电影,绝不等于好片神作。譬如今年国内院线票房最好的《大闹天宫》,它是一部大烂片无疑。当然,《鸣梁海战》不至如此,它就是一部标准的古装历史战争大片,商业上的成功,其实有很多因素,譬如朝鲜半岛人民同仇敌忾的观影热情,堪比《生死谍变》时代,韩国观众对南北题材疯狂倾注的民族主义热情。 这部电影,如其片名所示:鸣梁,交代了时间背景、战争地点,没有明朝(中国军队)的事情。海战,一个更加细分的电影类型,大船撞大船,小船搭大船,有炮轰,有白刃战。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朝鲜军队虽然在陆战上一败涂地,然而水军方面,尤其在战船制造和战术素养上,朝鲜还是胜过日本。无需龟船现身,面对那些板屋船,日本海贼团伙的战斗水平加上内杠,其实败局已定。有很多人也会想当然,这大概是韩国人民想象出来的大胜吧。但按照史实记载(哪怕有最后的数字出入),李舜臣确实打赢以少胜多的一次海战。日本船只不好考计,但李舜臣有的,只是那十二艘船。 作为韩国历史上,不是第一也是前三甲的真实人物,李舜臣当然有原型可考,电影除了不可抛弃的伟光正和高大全表现,更多还是在把这个人往回拉,把他变成一个人,一个战船上的将军。崔岷植塑造了这个人物的沉着稳重,同时还有无法排解的疲惫老态。一方面他军令如山,治军严格,另一边他又会噩梦不止,愧对老母和同僚。虽然修改了一些战争过程,但基本上,李舜臣的表现是合情合理,不会有神仙下凡之类的灵魂附体,更多是靠着最后一股气,放手一搏。 由于前面铺垫戏份被砍了二十分钟,所以国内版似乎看不出端倪,感觉就是突然上来,劈头盖脸一顿打。《鸣梁海战》描写了困境中的李舜臣,这是一次没有胜算的反击,朝鲜水军深陷在恐惧当中,士兵怕死,将领脱逃,还有一堆人以死进谏,希望避免正面交战。但李舜臣说了,战争都已经这样了,逃也无济于事。朝鲜水军有恐惧,日本水军同样也是,李舜臣让他们吃过太多败仗。当恐惧对上恐惧,剩下就是拼天时地利人和,李舜臣成功利用了鸣梁的天时地利,又在白刃战中激发了士兵斗志,甚至感染了岛上观战的朝鲜人民,所以,哪怕这场战役没有决定性的高潮胜利,可是,《鸣梁海战》要传达的拼死力战精神,韩国观众估计都无法抵御,迎来了生理和精神的双重高潮。比起中国被日本海扁的半个世纪,朝鲜半岛被日本压制了数百年,屈辱盖过天,《鸣梁海战》会出现在2014年,并且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想来跟现在东亚局势也不无关系。 《鸣梁海战》真实表现了韩国电影的特效水平和美术指导水平,在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失去对古装大片的热情时,它的出现,无疑可以充当一个很好的参照物,令中国电影人重新思考电影制作的价值意义。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以往12月份完全归属本土电影,作为引进片,《鸣梁海战》的出现,已经是一个进步。【新京报】 【微信公众号:movie432 请勿转载】

 3 ) 斯密达300勇士

我并没有掐着表算,所以不知道那场海战戏到底持续了多长时间,但是总体上给我的感觉就是“根本停不下来”。交战双方把各种体位试了个遍,海战中能用的招全上了,即便是对于不带脑子专门看战斗场面的观众,也已经值回票价了。

这电影很难不让我想到上半年的《300》续集,特别是本片也出现了一艘自[哔]式爆炸船,而且还占有相当重要的戏份。不过在这部情感充沛的电影里,那对夫妻的生离死别故事反而显得不算太感人。李舜臣将军也在决战前来了一番鼓舞士气的演说,不过比起希腊的特米斯托克利的所谓普[哔]价值,他讲的“爱作死就不会死”的道理更深入浅出也更实用一些。当然对我来说,两场演说都没什么太大感染力。别逼逼,赶紧开打才是要紧事。

不同于好莱坞电影的打一会儿逼逼一会儿,本片中的文戏和武戏存在于泾渭分明的前后两部分。这种布局的好处是让爱看海战大场面的观众们一口气爽到家,弊端则是让前半段的文戏成了鸡肋:要说这段戏份没用呢,其实它还真是很用心的在为后面做铺垫;可要说它有用呢,又实在拍的太无趣了。

前半段有多无聊,后半段就有多带感。而且这种带感是全方位的,绝不仅仅是滑溜滑溜眼珠子。如我上面提到的,本片的情感非常充沛,而情感的传达则基本上不依赖于台词,甚至可以说没了台词本片的情感宣泄的更酣畅淋漓。我不懂韩语,不好评价这次的字幕翻译水平如何,但我是真没感觉出来本片字幕的存在对于剧情理解有多少帮助作用,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台词本身就太过深奥了,即使忠实的翻译过来了,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在说什么。文戏不好看也是这个原因,不管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文本就晦涩,总之前半段主角们不断叨逼叨,却没说出几个能让人印象深刻的字眼。倒是影片的后半段,几乎没有台词,而这不多的台词里,还有将近一半是各种人反复喊着“李舜臣!”但就是这台词极简的影片后半段,反而承载了电影情感传递的重要功能。崔岷植领衔的主角一方,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准确无误的传达出心里的潜台词,不需要张嘴便能激起观众内心的滔天巨浪。

令我印象深刻的台词还是有的,就是后半段山上的老者喊的“龟船复活了!”电影的最后以接近于彩蛋的形式展示了一下用电脑特效做出来的传说中的龟船。而在影片主故事当中,龟船则是看似缺席,实则无处不在。因为当老者喊出“龟船复活了!”的时候,观众们就明白了,其实有李舜臣在的战船就是龟船,无论何时何地。

反复渲染失去了龟船的朝鲜水师的境况多么窘迫,其实有点刻意营造紧张和悲壮气氛。事实上,当时的朝鲜水师虽然处境不容乐观,但那十几艘板屋船与日本的战船相比,性能上仍是很占优势的。从影片最后对日本水军的碾压就能看出来,相比于小个子的日本人驾驶的小个子的战船,朝鲜的船确实比较高大上,即便一开始就走这种横冲直撞的路线,收效也不见得很差。

除了那句“龟船复活了”,影片中还有两处情节让我大受触动。一处是围观的百姓们奋力拉主角们出漩涡那里,虽然这段原创情节未必科学,但确实很燃,我一向对这种走群众路线的戏份没有抵抗力,从年轻时看《龙珠》里的“撒旦撒旦”到《超凡蜘蛛侠》里建筑工人们用塔吊为小蜘蛛搭的天桥。另一处是终于取得胜利后,船舱中缺胳膊断腿的士兵们的打屁吹牛逼,特别是这句“如果将来我们的后代不记得我们今天做过的事,就太混账了”(大概意思),当年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恐怕没想过这么多,这其实还是今天的人们替先人们说的,真正想表达的是今人们自己的觉悟:“你们在这片大海上洒下的鲜血几百年来不曾被人忘记,以后也不会被忘记,请安息吧!”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这样的台词萦绕心头久久挥散不去。

 4 ) 李舜臣的哀歌

我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每当遇见历史题材的电影,我总是先看电影后查史料,这么做的好处就是,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不会对电影过分的苛求,当然,这也是我对艺术的态度。

韩国对于李舜臣题材的电影基本跟我们“横店”题材(你们看我都不说抗日了哈哈哈)是一个概念,多而不精,不同的是,我们喜欢拍是出于社会需求,而他们拍则是除此之外,真的没啥好拍的了,大韩民族几百甚至上千年才出了这么一个不仅被本国甚至被他国(主要是中日)都认可的大英雄,怎么能不大书特书?而电影人对待这个人,基本就俩态度:胡编和乱造。

这是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我们翻一番李舜臣先生的简历就可以看到,这个人无论成名前还是成名后,甚至在他死后都被这种命运所笼罩着。首先抛开他的历史功绩不谈,他在成名前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一件事上:造船,如果是太平年间,他干到死也许只能收获一个“著名工匠”的头衔,按照当时对手工艺人的态度,可能没过几年这个人就随历史而去,但他造的船却是战船,更巧的是当时正在打仗!所以命运第一次捉弄他就是在这个时候,现在我们众所周知的“龟船”其实不是他发明的,首次提及龟船的纪录来自于1413与1415年《朝鲜王朝实录》中的记载。这些龟船被称为“戈船”或“蒙冲”,主要被用来抵挡女真与日本人海盗,提到“蒙冲”可能有些五毛们就要激动,没错,这里的“蒙冲”就是我们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了的艨艟船,只不过中国从来就不是个“大洋国”,对舰船的兴趣不大,但朝鲜就不一样,他们三面环海,而且资源有限,对于艨艟这种船型小,用料少,机动好的船有极大需求,李舜臣就是看准了这一点,于是经过他的改良,“龟船”就诞生了,但除了几个抠门的历史学家,普通百姓谁会纠结“发明”与“改良”的区别,于是,“发明家”这第一顶大帽子就先扣在了李舜臣头上。

李舜臣在闲山岛海战一战成名之后,曾被革职了一段时间,这段情节也出现在了本片开头背景介绍里,这里面真实的历史是一段极其搞笑又令人扼腕的故事,而大韩民族的“躺枪之王”李舜臣的人生观也是在此时出现了极大的转变。我们都知道,朝鲜这个王国,到了明朝时期,对中国的崇拜早就无以复加,以至于中国有什么,他们就学什么,也不管好坏,统统照搬,最后他们终于把大明亡国的征兆“党争”也学去了,我仔细查了那段历史,李舜臣就是因为陷入了党争,而被已经谁都不信任的朝鲜王隔的职,当然,更流行的说法是日本人行的“反间计”,更有人直接提出就是丰臣秀吉出的主意,其实猴子真没那么大能耐,稍微懂点历史的都知道,只要一个朝代出现“党争”这个现象,再牛的人都会被玩死,李舜臣其实算幸运的了,他被玩的半死的时候复出还打了一场惊天动地的“鸣梁海战”,但他复出以后,就像我前文说,他对待生死,早就是另外一种看法了。

本片对考据党最大的刺激,就是战争初期,李舜臣亲率大将船单打独斗小日本的那几场戏了,翻开史料,鸣梁海战的初级阶段,李舜臣是派了两艘小船去诱敌的(就是后面他升旗招来的那两艘船),但史料里没说他是在军中还是在船上,这就给了电影人极大的想象空间,我们看到电影里所呈现的画面,其实是经过了严谨的逻辑推理,最接近史实的故事,你想想,一个普通士兵,在面对数十倍于我军的敌人时,恐惧肯定是唯一的心理活动,所以片中李舜臣那段“恐惧论”分析的是条条在理,他自己只有十二艘船,而且不是龟船,在没有任何战史,先例,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要面对300多艘船,他除了卖自己,事后的我们都想不出还有什么办法,所以我是相信他是跟着那两艘船一起诱敌的,俗话说“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如果他自己都没办法把恐惧转化成斗志的话,他拿什么去转化他的部下?然而,电影工作者把他这个行为更加艺术化的加工了一下,让他和他的大将船先出去迎敌,引诱的其实不对对手,而是对他身后那些观望的部下们,当然,这么做还有一个解释就是,他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看到了他所效忠的朝廷患的是不治之症,他不想活了。

关于后面一个论点,最好的论据就是李舜臣战死的那场“露梁海战”,这场战斗发生在“鸣梁海战”几个月之后,是朝鲜抗倭的最后一场海战,而这场本来属于典型的“痛打落水狗”的追击战,居然造成了抗倭以来最大将领伤亡,明朝水师副提督邓子龙和朝鲜水师提督李舜臣双双殉国,一场追击战死了一个正司令,一个副司令,居然都还是追击方的,仔细想想,都不知道该跟人怎么解释,我们看看李舜臣是怎么死的,史料上说,他是率领着龟船冲入敌阵,被包围了,然后战死,大家再看看他以前的战史和战绩,这怎么可能是一个正常的李舜臣干的出来的事儿?忘了是谁说过,军人最大的荣誉,就是死在最后一场战斗的最后一颗子弹上。李舜臣是真心做到了。

李舜臣死后,他得到的封号只有一级宣力功臣,而在他死后43年,才追封为现在人所皆知的“忠武公”,为什么死了那么多年才拿到这个最高级的谥号?因为人总是一步一步才变成神的,而李舜臣的故事也是经过了几代人的加工和神话,人们才终于在历史上找了一个无论从地位形象还是故事都跟他差不多的人,那就是:诸葛亮……

 5 ) 必死即生,大写的浴血奋战

前面看着像流水账,后面慢慢领着观众入戏了。到真正海战那里,相信很多人都被深深吸引感动了。到底家国天下的片子拍出来需要演员一颗赤城的心啊!至于大场面,呵呵...ps看评论有人说韩国为了宣传把日本打败朝鲜海军故意拍成这样,这并不准确。鸣梁确实是李舜臣带领朝鲜海军打了一场胜仗,不是大胜而已,随后的胜利是中朝联军打的,与电影无关这里不做展开。据说电影还会往下拍,再关注吧。 电影追求史诗效果,还是差了点火候。不过漩涡上的海战部分拍得真是难得的精彩。简单分析一下原因: 1、主次清楚 崔岷植扮演的李舜臣是绝对主角,力压群雄的既视感一直保持到最后。演员的辛苦自不必说,威严也演出来了。但剧情前半段的戏过于冗长,让我这个外国观众没有共鸣感。觉得老头儿有点不顾客观状况地偏执。不过到海战一步步演下来,发现他【必死即生】的态度是能逐渐打动人的。 “放弃大海就等于放弃朝鲜”;“化极大的恐惧为无限的勇气”;“用我的命去唤醒众人的勇气”——随着海战的筹备、开战、受困、解围最后成功反扑,这些台词组成了另一条线,用对话的形式交代了李舜臣的举动最根本的动因,也体现了这位朝鲜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其他角色诸如情报员夫妻、洪守峰(水凤)、安卫等身份各异,心态不同,但最后都能为了战争胜利而不顾一切。他们的戏份也是颇为动人。有人说这是在拍民粹,我承认。但就电影而言,这还是能让人get到燃点的。 2、因果明确 十余艘朝鲜船带着千余艘民船打败300余艘日本船的原因也通过明暗线交代清楚了。(千余艘民船是《佳片有约》里提到的,电影并没有显示那么多,大概20、30艘的样子。)首先,朝鲜和日本双方都存在战争的领导层不团结的问题。但日本是三足鼎立,朝鲜是李舜臣一人话事。海贼王看似跟李并驾齐驱,但他整场海战直至战死都没有后援。李虽然一开始没有人帮(甚至有叛徒烧毁龟船),但随着战斗展开,朝鲜将士乃至百姓慢慢都向他归心。可谓之人和。日本将领与李打仗六年均败北(电影而已),因此畏惧不前,导致被李以小博大。此为因人心不齐而失却战机。第二,李的主战船一直退守血岛等待鸣梁出现大漩涡。这可谓利用天时与地利。第三,是个隐形因素,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上层建筑。日本利用反间计致使朝鲜王罢免李舜臣,而在战争千钧一发之际,李重新被启用。日本方面却在对方仅有十二艘战船的情况下,号令300多艘战船空等海贼王。这是双方领导层在海战中做出的截然不同的方案,前者信任了悍将,后者拖延了时间。当然,原谅我爆粗口,日本几位将军被描写得SB得可以。海贼王派了两拨冲锋,自己都挂掉了。之后胁坂安治才喊:“全速前进!全速才是制胜的关键。”然后带队冲过去就被醒过神的朝鲜海军打趴了。这真是黑日本人黑得漂亮! 3、选角靠谱 崔岷植自不必说,几位朝、日将领也选得压得住场面。朝鲜方的卧底,日本人俊沙选了日本在韩国发展的演员大谷庆彦,也非常有说服力。另外,花美男也有,朴宝剑和鲁敏宇都很漂亮,特别是鲁敏宇的神枪手真是惊艳。但定位都为电影角色服务,不是卖脸。这是一部以历史为依托的电影主创们尊重观众的表现。 必死即生,这场仗朝鲜打得艰苦卓绝、气吞山河。日本人离心离德,傲慢盲目。最后,李舜臣成就一代名将的神话,鸣梁海战大胜而回。结尾李舜臣吃着芋头说的那两句“还能活着吃东西真好。这样的深仇大恨,该如何是好?”将他从神又变成了人。大赞!

 6 ) 鸣梁之战

文/李逸之 我平生最敬重两个人,一个是宋武穆公岳鹏举,另一个是朝鲜忠武公李舜臣。第一敬他们精忠保国,忍辱负重;第二敬他们胆略过人,视死如生;第三敬他们谋识精通,韬略在胸。这二位大将在国为栋梁,在人为英豪,彪炳史册,万世敬仰。 相比他们的见识和经历,他们的时代和故事,我的生活仿佛一个在阴暗角落里闻着霉味度过一生的老鼠一般无趣和没有意义。岳飞的事迹从小是熟悉的,主要归功于说岳全传,但除了很久以前一部基于演义名为《岳云》的武打电影之外,再无在银幕上见过他的形象。想想不拍也罢,既无合适的导演,也无合适的演员,岳飞电影也许还未到时候。 李舜臣则是历史学到壬辰倭乱之后,才开始知道并了解这位名将。举国将倾,帝王猜忌,起于白衣,屡经磨难,一战成名,功盖天下,如果这还不够完美的话,也就只差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了。于是他真的做到了。岳飞将军在天之灵想必也会羡慕不已吧。风波亭阴风惨惨,岳氏父子忠心铁胆,竟落在奸臣庸主之手,不胜叹息。这两位大人物,何曾相似的人生,却用这相同又不同的结局释尽人间的悲凉,一个悲壮豪迈以死殉国,一个凄惨郁闷以死正名。虽然有此不同,他们二人的死却有一点是相同的,哪便是视死如归的不凡气概。 鸣梁之战乃忠武公在国破兵败之时,朝鲜国王不得已而启用后的第一战。“失去了大海,便失去了朝鲜”,对于大陆国家来说,未必能有深刻的体会,也许正如中原对于中国的意义,海洋对于朝鲜来说有着别样的意义。朝鲜国自称东海蛟龙,以青龙自喻。青龙乃四瑞象之一,镇守东方,主春季,应震卦,主木色青。故其国尚青尚蓝,其重要建筑均以蓝瓦覆顶。失去大海的蛟龙,便如落在平阳的猛虎般,只能任人欺凌了。 水战之事,水文第一。鸣梁之战,李舜臣以寡敌众,必当通晓当地水文,逆水之时,布下疑阵,单船出战,将船居中,十一战船遥居不可速援之处。实乃故布疑阵拖延时间,水上空城计也。倭军主力,迫于抢攻汉阳之策略,行此险道,又素畏李舜臣之名,与其交战未尝一胜,知其善用水文地势,疑其布阵埋伏,主力逡巡不前,唯海贼之流,心高气傲,单军出击。朝鲜将船,退避湍流之后,血岛之前,占尽天时地理之优势。李舜臣帅将船踏入战场死地,反倒激出众将官无尽之勇气,单船奋力作战,巧借水势,竟独力将一整支日军先锋歼灭。实不可谓未有天助也。 日军主力此时方才惊醒,中了李舜臣的空城计,遂全军出击,意图以绝对的数量优势一举击溃朝鲜十二艘战船组成的战阵。可惜,午后水势逆转,李舜臣船队从位于下游转为居于上游,遂抓住战机,全军突击,利用朝鲜战船高大坚固的特点,借奔涌回潮正面高速冲入日军第一船队,撞沉敌舰无数。倭军主帅本就未必情愿走此险道,又失去强援,前阵又全军覆没,亦无法预测水文情况,心惊胆战,遂仓皇撤军。殊不知,此时水势再次逆转,如果日军坚持到傍晚,李舜臣必无一丝生机。可惜作战如对弈,大势已定,便心无战意,起了胆怯之心,再无取胜之理了。 此战充分体现了近海海战的特色,历来是经典的水战案例。但谋略总是死的,赵括将军也可以策划的精彩绝伦,但没有身先士卒的勇气,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胆略,没有孤军深入,托命与天视死如归的决心,什么样的妙计也都是泡影了。 此战并未歼灭日军主力,对朝鲜战局最大的贡献是倭军主力未能穿过鸣梁海道,及时配合陆军进攻汉阳,大战仍在继续。影片末尾处预告了第二部闲山之战的画面,那就只好坐等了。看着迷雾中慢慢现形的龟船,我心里暗想,果然很像龟,甚至还有个可以伸缩的头,居然是龙头,可见不是一般的龟,而是龟趺吧,龙的儿子。 几年前,我去参观过闲山之战的古战场,三岛夹峙之地,李舜臣在此地经营数年,岛上练兵营,训练场等处仍在,有一块大石碑上面刻有李舜臣的正式官职,曰“有明水军都督”,看来李舜臣是一品、二品的武臣,也算位极人臣了。至于闲山之战的过程,则是另外一种故事和战法,等下一部上映吧。总之,这个时点的李舜臣绝不是只率领12艘战船的寡兵之将。 影片结尾处,夕阳漫撒在安静的海面上,战船依次缓缓回归,一派和平唯美的景象。被夕阳染上金光的李舜臣意味深长的说道“如此深仇大恨,可如何是好”。这句话实乃整篇点睛之笔。在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我也只好在深夜里长吁一声,如此深仇大恨,可如何是好? 20141213 补: 有百姓才有国家,有国家才有君王。——李舜臣 将领的忠义是要向着百姓的。——李舜臣 这两句台词果断没看到,某邪恶政权唯恐影射之心昭然若揭啊。

 短评

原来不仅仅是中国才有抗日神剧。2014.12.12成都万达影城(成华店)

3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被韩国的主旋律爱国电影煽得狂哭不止……我国啥时候抗日抗倭能拍出这水准啊?啥时候观影人次可以达到五分之一以上啊?眼见着三五年无望……继续哭(T_T)

8分钟前
  • 风向未来吹去
  • 力荐

见识到了这部破纪录影片的票房号召力,下到几岁儿童、上到大叔大妈,一个朝鲜最著名的民族英雄的故事最大的优势就是低门槛、强感召力从而观影人群广。可对我一个外人而言,未免太过个人英雄主义,bug略多。人物脸谱化,主角各种不死光环,狗血情节。韩国人的军教爱国电影。

11分钟前
  • zykmilan
  • 还行

歪曲历史

13分钟前
  • 海薛狄
  • 很差

燃燃燃燃燃,炸炸炸炸炸,太祖穿回三国杀杀杀杀杀!

14分钟前
  • 了不起的花轮君
  • 力荐

还不错。旁边的妹子看得哭了....李舜臣盔甲上四条龙头上更是多得数不清这是要造反。

17分钟前
  • rena7
  • 力荐

在首尔看的第二部电影 看朝鲜人打日本人 总有种借刀杀人的感觉

20分钟前
  • DennisGerrard
  • 推荐

选了一个化了烟熏妆还这么任性的做先锋,关白大人还真是眼瞎啊蛤蛤

22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利用国民爱国心骗取票房的烂俗电影... 其实电影中心一句话概括 “我们还有龟甲战船” 完。

24分钟前
  • 孤独患者张先生
  • 力荐

形式大于内容,小人物的动作比较夺人眼球,两次比较小激动的地方一是僧人们的由静到凶狠搏斗,还有就是探敌兵的舍身炸船,没有什么特别要费脑的地方,看看潮汐看看船战就好,略单薄,但肯定烧了不少银子

25分钟前
  • ZHANG-ZHANG
  • 还行

被砍了二十分钟,所以感觉就是劈头盖脸上来一顿打,没有决定性的高潮胜利,只是一次以少打多的海上战役。李舜臣伟光正,高丽人民围观发功也是斯巴达思密达了……人物内心情感上,还不如《最终兵器:弓》

29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鸣梁是一场海上足球赛 还自带主场观众..

31分钟前
  • zjj
  • 推荐

既然是史实就不要意淫了,当年大明带着逃到中国的朝鲜王室收复朝鲜半岛,才出了李舜臣这样一个英雄,别整得跟那场仗是高丽棒子的胜利一样。。。跟北韩一个德行,把朝战说成是自己英勇决口不提志愿军。

36分钟前
  • J号枪
  • 较差

利用民族自豪感骗票房的韩国抗日神剧

40分钟前
  • 夏生
  • 推荐

意淫。

43分钟前
  • Echo
  • 还行

大概能体会到韩国观众的嗨点,毕竟是很民族自豪感的东西。影片起码能让这战争很热血,而bug或夸张的部分,其实也是服务于这种热血的,这样才更有燃点嘛。不过,这场战争总感觉拍的很乱。有点胡打胡有理。

4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老男孩大战海贼王,哈哈哈哈

50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推荐

不算佳片,但拍的就是精彩,一些韩国电影总有这种功力。海战太棒了,戏份够多,剧情转承启合都很棒,小漩涡呆萌呆萌的……

51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鸣梁之后的露梁海战才是真正决定整个战争胜负的关键,在那场战斗中李舜臣阵亡了,一同牺牲的还有明朝老将邓子龙,而那场战争的指挥者是明将陈璘。戚继光干死的倭寇比李舜臣要多一百倍还不止吧,弹丸小国的几千人海战都能拍的有声有色,我泱泱大国号称百万雄师的赤壁之战却拍的跟屎一样。

52分钟前
  • Se7en丶小七
  • 推荐

棒子的狗血爱国

55分钟前
  • skywalker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